今天给各位分享区块链挖矿算力问题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区块链挖矿算力问题有哪些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PoC挖矿中的算力是什么意思?
PoC的本质,用一个普通人也可以理解的话说,就是用硬盘挖矿。没错,PoW是用CPU(或者显卡、ASIC矿机,他们的本质都是更强的计算芯片,与CPU本质上是一样的)挖矿、PoS是凭借持币比例挖矿,DPoS是根据投票决定超级节点,而PoC就是凭借硬盘挖矿。
我们可以这么理解:
-在PoW里是谁的芯片计算快、谁就容易挖到矿;
-在PoS里是谁持币多,谁就容易挖到矿;
-在DPoS里是谁获得的投票多,谁就能成为超级节点进行挖矿;
-在PoC里就是谁的硬盘容量大,谁就容易挖到矿。
是不是足够简单易懂了吧!
要理解PoC的具体原理,我们还是得从比特币PoW入手(研究区块链,PoW就是你永远也绕不过去的技术概念)。
PoW的全称是Proof of Work,即工作量证明。这儿所谓的工作量,就是矿工的CPU(或者显卡、ASIC芯片,我们前面已经说过,这些硬件只是计算速度更快,本质和CPU并无区别)执行一种叫做哈希算法的计算工作。简而言之,谁能够在单位时间内执行更多次的哈希计算,谁就有更大几率产生一个符合要求的哈希结果、进而拿到写入区块链的权利。
可以这么说,比特币PoW的本质就是算力竞争挖矿。每一个新区块的产生,就是给矿工出一道“难题”,矿工通过算力竞争,比拼谁能够先找到符合要求的“答案”。矿工通过购买牛逼的计算芯片,以及持续地消耗电能进行高频率高强度的哈希计算,去获得更强的算力占比,进而获得更大的找到 “答案”的概率。如果一个比特币矿工拥有全网20%的算力,理论上他就可以挖出20%的新区块、进而获得20%的区块奖励(最早每个块有50个比特币奖励,现在已经减少到12.5个,明年还会继续减半)。
PoW挖矿规则简单粗暴、算力可以自由进出,因此能建立足够的安全性,来保证区块链不被篡改的特性。这就是为什么比特币虽然技术看似简单,但是能够成为币王之王,占据一半左右的市值。
此外,比特币的分叉币(例如BCH和BSV)、莱特币LTC、以太坊ETH、门罗币Monero、达世币Dash也都是全部或部分采用了PoW机制挖矿的币种,只不过这些币种可能在一些技术参数上与比特币有区别,但总体思想是类似的。
我们今天的主角PoC,和比特币PoW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又有一些实质性的区别。我们知道,比特币PoW要求矿工持续地、反复地执行哈希计算,矿工需要高强度地运行他们的计算芯片,并消耗极为可观的电力资源。
我们的PoC则是另行开辟了一条极为巧妙的道路:它要求矿工预先计算好数量巨大的哈希结果,并将这些数据存储在硬盘里;挖矿的时候,矿工也是争相破解“难题”,不同的是“难题”的答案要在硬盘数据中找,而不是实时地计算。自然而然,谁的硬盘容量更大,谁就有能预先存储更多的“备选答案”,谁就有更高的概率找到能够匹配“难题”的那个“正确答案”。
有人可能要问了,在PoC这个机制中,矿工有没有可能通过芯片去计算答案作弊呢?不可能。PoC的算法设计决定了它在找“答案”的时候,对存储空间这一要素非常敏感,而对芯片的计算能力不那么敏感。强大的算力对矿工挖矿成功率加成并不是很大,而拥有更多的存储空间倒是能成倍地提高挖矿成功率。PoC的这种特性也被形象地称为“空间换时间”。
比特币挖矿究竟在计算一个什么问题?手动验证区块链给出答案
简单回顾下挖矿的流程。
首先先要对所有的交易做验证,剔除有问题的,然后通过一套自定义的标准来选择哪些交易希望打包进区块,比如说提供的交易费与交易占用的字节大小的比值超过某个门槛,这样的交易才被认为有利可图。当然,节点也可以特意选择要加入某条交易,或者故意忽略某些交易。如果是通过矿池挖矿的话,矿池的服务器会去筛选交易,然后分配给每个参与的矿机一个独立的任务。
一旦筛选好交易数据,层层约减,通过这些交易就可以计算出一棵Merkle树,可以确定一个唯一的摘要,这就是Merkl树的根。
然后我们再依次获取挖矿需要的其他信息,这些信息组成一个区块的头。
区块头的字节分配
区块头只有80个字节,挖矿只需要对区块头进行运算即可。交易数据都通过merkle树固定了下来,不需要再包含进来。
这些信息中大部分已经是固定下来的,或者是可计算的。
我们以区块277316为例,其信息来自网站
Bitcoin Block #277316blockchain.info
选择这个区块的原因是在《Mastering Bitcoin》一书中,中文社区译本和英文原版在介绍这部分内容时有出入,而且作者Antonopoulos并没有提到一个关键点,就是字节顺序的问题,相信很多人可能会踩这个坑。这里还原的细节可以帮助读者与书籍做相互参考。
请大家注意下面的每个步骤,注意每一个变化,这是比特币最核心的算法。
转换时间,记住,一定要转为utc的时间戳,此处遇到过坑,小心。
这一步的发现异常艰辛,耗费了大量的查询,大坑,大坑,谨记。发明人中本聪可能为了让机器计算更快,而变为了更接近机器的编码方式little-endian.
最终得到的结果就是
16进制下前面15个0,然后是1; 而难度目标对应的数字是
16进制下前面15个0,然后是3. 计算结果小于难度目标,符合要求。这个结果与网站上公布的数字一致。
在挖矿时,nonce随机数是未知的,要从0试到2^32,但是这个数字其实不大,只有4294967296,以现在的矿机动辄14T每秒的算力,全部算完到上限也不需要一秒。刚才提到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使用创币交易中的附带信息,额外的字符串成为extra nonce。
另外,创世区块也可以通过上面的方法来验证,有好奇的朋友可以尝试下。
提示:
矿机没有算力了怎么办?
如果矿机没有算力或者算力骤减,建议先检查矿机,如果是网速或者硬件可以维修的,可以送与卖方维修,以尽快速度将矿机复工。若是不可抗拒的物理伤害,那矿友们只能忍痛处理减少损失,然后再购买相应的矿机。
算力是网币网络处理能力的度量单位。即为计算机计算哈希函数输出的速度。比特币网络必须为了安全目的而进行密集的数学和加密相关操作。 例如,当网络达到10Th/s的哈希率时,意味着它可以每秒进行10万亿次计算。
安全性威胁是区块链迄今为止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其中,基于PoW 共识过程的区块链主要面临的是51% 攻击问题,即节点通过掌握全网超过51%的算力,就有能力成功篡改和伪造区块链数据。
算力是衡量在一定的网络消耗下生成新块的单位的总计算能力。每个硬币的单个区块链随生成新的交易块所需的时间而变化。
算力为大数据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大数据的爆发式增长,给现有算力提出了巨大挑战。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高速积累,全球数据总量几何式增长,现有的计算能力已经不能满足需求。
区块链:算力是什么?
在通过“挖矿”得到比特币区块链挖矿算力问题的过程中区块链挖矿算力问题,我们需要找到其相应区块链挖矿算力问题的解,而要找到其
解,并没有固定算法,只能靠计算机随机区块链挖矿算力问题的哈希碰撞。
一台矿机每秒钟能做多少次哈希碰撞,就是其“算力”的代表,单位写成
hash/s。
算力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计算能力。目前主流的矿 机为14T左右的计算量级,即一台
矿机就能每秒做至少1.4*10的13次方次哈希碰撞,我们可以说,这一台14T规格的
矿机就有14T的算力。矿工所掌握的所有矿机占比特币全网总算力的百分比是多
少,就代表TA在这10分钟竞争中能够获胜的概率就是多少。
举个例子,如果比特币现在全网的算力是100,而某个矿工拥有10的算力,那么TA
每次竞争记账成功的概率就是1/10。
关于区块链挖矿算力问题和区块链挖矿算力问题有哪些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区块链挖矿算力问题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