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g和区块链 dag区块链技术

皕利分享 169 0

今天给大家聊到了dag和区块链,以及dag区块链技术相关的内容,在此希望可以让网友有所了解,最后记得收藏本站。

『学概念找员外』有向无环图DAG的用途

有向无环图(DAG, Directed Acyclic Graph) :是一个无回路的有向图。如果有一个图dag和区块链,从A点出发到B点,然后经过C点,最后可以顺着方向回到A,形成一个闭环,那么这个图就不是非向无环图。如果将从C到A的边方向改为从A到C,则变成有向无环图。如图1 和 图2。

看到这两幅图,应该可以明白dag和区块链了,当然这个图是很简单的,只有三个点,事实上可能是由百万千万或者更多个点组成的图。有向无环图就是从一个图中的任何一点出发,不管走过多少个分叉路口,都没有回到原来这个点的可能性。

拓扑排序 :就是一个有向无环图的所有定点的线性序列。且这个序列必须满足这两个条件:

这个东西,是比较难理解,再上图说话吧。比如在这个有向无环图中,它用拓扑排序,该怎么进行呢?

最后,一个完整的拓扑排序就完成了,结果为:1、2、4、3、5。

大家都知道,在比特币系统中,固定约十分钟出一个块,而且一旦打包成功一个区块,这个区块的信息还必须同步到其dag和区块链他的所有区块上面去,这是极其耗费资源和时间的。同时一个块里面大概能容纳3000笔交易,也就意味着10分钟才能交易成功3000笔。这个交易速度实在是满足不了用户的需求,所以为了解决比特币这个问题,出现了各种分叉币,也可谓是把比特币搞的乱七八糟了。后来以太坊问世后,基于比特币的基础上,交易速度提高了不少,每秒交易可达到20笔左右,但是任然有多次的以太坊拥堵事件,证明这个交易速度还远远不够。

在比特币系统中,如果可以改变51%的节点的记录数据,那么就实现了恶意攻击。然而现在比特币的大部分算力掌握在少数几个较大的矿厂手里,虽然大家都有共识,不会发起恶意攻击,但是不代表不会有意外事件发生。

随着计算机硬件的不断迭代升级,量子计算机的问世,那么比特币的加密算法还会有用吗?会不会被破解掉?虽然比特币的哈希算法可以实时调整难度,但是到底能承受多大的考验,员外是说不清的。

比特币用于大额的跨境转账或者交易等用途,还是挺实用的,但是谁会去用比特币购买小件商品?显然是不可能的,交易手续费就会让dag和区块链你心疼半天,然后还得再等半天的确认时间。

在区块链的应用上使用了DAG图之后,可以使得出块速度变快,因为DAG图中的每个顶点都是一个在某一时间点打包完成的区块。与传统的公链一次性只能产出一个区块来比,DAG的不同节点都可以自己来生成区块,然后这个区块只要选择好自己的下一个或者多个区块作为自己的子区块就好了。仅仅是在这一点上,出块速度就会高出比特币多个量级,交易速度简直可以快的飞起。

基于DAG的数据结构来说的话,对于里面的每个节点来说,因为与之相连的节点很少,而且是有方向性的,只能往前不能后退,所以都不需要再等大量的其他节点达成共识后,再同时确认下一笔交易了,避免了因网络延迟和数据同步造成的大量时间浪费。所以,使用DAG记账的节点的延展性可得到大幅度提升。

从上面这张图中,可以看到DAG的每一个节点都可以向下连接任意多个新的节点,这个有什么用呢?如果在这一个区块内部交易数据或者与之相连的下一步的交易数据也是过多的话,那么就可以分成足够多个区块来共同分担区块压力,从而可以提高交易的吞吐量。相比于比特币这样的系统每次只能打包一个区块来说,简直是完胜。

没有一个东西是完美的,有优势就有缺点,所以DAG的缺点目前在安全问题上面,主要是双花和影子链攻击。这个问题员外目前还没有找到足够好的答案,只能后续再说了。

本文参加优享优质经验征集计划,经验即价值,优享为成长买单

全球首个去中心化经验价值共享平台“优享”开启今夏最强空投!注册即送UX,最高5000UX,更多价值,等dag和区块链你发现!注册链接

什么是DAG区块链技术

DAG全称是“有向无环图”,没有区块概念,不是把所有数据打包成区块,再用区块链接区块,而是每个用户都可以提交一个数据单元,这个数据单元里可以有很多东西,比如交易、消息等等。数据单元间通过引用关系链接起来,从而形成具有半序关系的DAG(有向无环图)。DAG的特点是把数据单元的写入操作异步化,大量的钱包客户端可以自主异步地把交易数据写入DAG,从而可以支持极大的并发量和极高的速度。同时,使用DAG技术的TrustNote还支持声明式智能合约,声明式的智能合约要表达的意思是可以直接按照用户想要的结果去写、去描述,以很简单的语言,让大家都能看懂的语言去描述他要干的事情。

截止到2017年年底,“高流量应用”越来越多,除了主流电商平台外,还有直播平台、P2P理财、今日头条、陌陌等崭露头角,如果“高流量应用”与DAG区块链技术结合,将会给行业带来哪些变革呢?除区块链自身的特点去中心化、分布式账本、不可篡改之外,DAG区块链技术不但可以支持高并发,结合双层共识机制,使用工作量证明共识算法,还能够防止“双花”问题。

那么,DAG如何支持高并发的呢?第一,数据不像比特币和以太坊一样强同步,而是弱同步,允许节点在同一时刻数据不一样,数据可以有一些微小的差别。第二,可以通过数据单元之间的引用来完成交易的确认,就是后面发生的单元去引用前面的单元,这样不需要我们把数据传给矿工,整个过程都是由自己去完成的,这个过程很快。DAG是解决高并发比较优美的方法,比起之前的闪电网络,还有其他一些方面,DAG有其先天优势。

再来看看DAG是如何防止“双花”?在有向图里如果能选出一个MainChain,这个时候会发现所有图里面的节点都可以用一种方法来给它做排序,把这个序号连接起来在一排,这张图将会变成跟区块链一样的序列结构,就是排完序的节点,而且每个节点是一个交易,而不是一个区块。所以,确定了主链,通过主链,可以形成全序。最后达到的结局就是在某一个逻辑状态里,交易还是被排序了,这是DAG最关键核心的部分。

“高流量应用”是随着节点数和交易数的增加平滑扩展,当这个节点数超过1亿或交易数超过并发100万时,DAG的特性刚好是交易越多越快,节点越多越快。

GHOST,DAG,SPECTRE,PHANTOM和CONFLUX技术原理

  DAG概念dag和区块链,当做继比特币,以太坊后新的一代区块链技术(区块链3.0),那么DAG区块链是什么?DAG的由来是什么?它的技术理念是怎么样的?运行在DAG区块链上的协议有哪些?

  要想解释DAG,离不开Yonatan Sompolinsky 和 Aviv Zohar两位以色列人,dag和区块链他们是DAG区块链这一概念的提出者。在DAG之前,Aviv Zohar提出了一个GHOST协议(以太坊初期就采用了GHOST协议),该协议解决的是链分叉带来的安全性问题,而分叉的区块链 在GHOST协议下数据结构就从一条链变成了一个树(Tree),而之后Aviv Zohar进一步提出了一个inclusive协议,在inclusive协议规则下,区块的结构就变成了有向无环图(DAG)。

接下来本文将dag和区块链

  1.介绍 GHOST协议,DAG由来 背后的 设计原理

  2.介绍三种针对DAG型区块链设计的协议,SPECTRE、PHANTOM和CONFLUX。

  GHOST协议是为了解决 分叉 导致 链安全性降低 的一个协议。

  下边将通过解释什么是 分叉 ,为什么 分叉会降低链的安全性 , 链上扩容 为什么会导致更多分叉来详细介绍GHOST协议。

一笔比特币交易为什么要等6个区块的交易时长呢?

  等待不是为了 防范51%攻击 的。落后6个区块,如果拥有超过51%的算力,只要足够长的时间,一定能够产生更长的链完成攻击。它是为了防止 分叉 带来的风险。

  比特币在 理想情况 下,不同节点之间有相同的一条区块链,全部节点都是基于 同一个区块 进行挖矿,但当两个挖矿节点 几乎同时 挖到一个新的区块,当它们接收到对方产生的区块时,不同的节点将选择基于 其中一个 区块挖矿, 分叉 产生了。之后节点会根据哪条 分叉更长 ,选择哪条是主链进行挖矿,而不是主链的分叉区块全部被 抛弃 。

  比特币每天都会发生 二分叉 ,但出现连续的 六次分叉 几乎不可能,于是要等待6个区块的确认时间。(这种分叉不是来自恶意攻击,是 偶然性以及网络延迟 导致的。

分叉将‘攻击不超过51%算力,比特币就是安全的’这一理论推翻。

  在比特币中,当链有 分叉 时,将选择分叉 最长 的链作为主链,恶意攻击就是产生一条比主链更长的链 代替主链。

  下图中蓝色区块代表诚实区块,红色代表攻击区块。2号、3号蓝色区块产生 分叉 ,此时攻击节点产生5个攻击区块(红色)就能产生一条 更长 的链完成攻击。虽然蓝色区块总数更多(有6个), 但分叉的区块没有增加链的长度 ,这种情况下,红色攻击方在算力(假设每个区块代表算力相同)没有超过51%的情况下攻击成功。

  比特币当前安全的原因在于10分钟的区块时间降低了分叉可能性,但其实际安全算力仍低于51%,也就是说,不需要51%的算力也能攻击成功。

  采用 大区块 以及 小的产出时间 将导致链有 很多分叉。   

  比特币当前处理交易量很低,改进这个缺陷一个可行方法就是 增大区块的大小和减小区块的产出时间 。大区块需要更多的网络传输时间、单位时间更多的区块数都会导致 更多的分叉 。   

   链上扩容的方案对比特币处理交易能力提升是巨大的 ,假如每个区块大小变为原来的八倍(8M),出块时间缩短为原来的五分之一(2分钟),理想情况下,比特币的处理交易量将变为原来的 40倍 ,实际情况会产生分叉,交易量不会有这么高。

   主链选择中,采用计算最大子树来代替比特币中的最长链规则。   

  比特币的最长链规则在有分叉情况下,将降低链的安全性,分叉越多,安全性越低。链上扩容将导致更多分叉,导致链不安全。

  Yonatan Sompolinsky提出GHOST规则, 当有分叉时,通过计算最大子树,也就是每条分叉拥有的所有区块数来决定哪条链是主链 。图0中,链在区块0后分叉了,上边分叉总计有6个蓝色区块,下边分叉有5个红色区块,蓝色区块1是主链,所以 红色攻击失败 。   

   在有大量分叉的情况下,GHOST规则将链安全性直接提到了51%,分叉对采用GHOST协议的链安全性没有影响。

  根据GHOST规则,上图中虽然诚实节点产生了12个区块,但加入主链的只有4个区块,大量区块 被丢弃 ,假定比特币每个区块大小变为原来的八倍(8M),出块时间缩短为原来的十分之一(1分钟),分叉率为0.33(产生的区块加入主链的概率),比特币的处理交易能力将变为原来的 26.6倍 。

GHOST协议解决了链上扩容导致分叉带来的安全性问题。

区块的结构类型就从一条链变为树

  在GHOST的提出后,Yonatan Sompolinsky提出一种新的设想,新产生的区块指向所有已知的分叉末端区块,即一个区块有多个父亲,此时 区块链就从一条链变为多条分叉链共同组成的的结构,这样的链结构就被叫做DAG(有向无环图) 。

Yonatan Sompolinsky进而提出了在DAG上运行的 inclusive协议 ,原理如下:

遗憾的是, Yonatan Sompolinsky之后并没有详细介绍补充该协议 ,而是提出了一种新思路的DAG协议——SPECTRE。

  看完上边内容之后,你会发现, 最长链规则下,分叉的区块对比特币安全性和交易量没有任何贡献 ,白白的浪费了算力,而 GHOST通过计算分叉区块个数来提升链的安全性 ,但分叉区块除了纳入区块计数外,区块内包含的交易信息却全部 被丢弃 。

  这种新的区块结构带来了新的特性,当然,比特币的 最长链规则 也可以在DAG上实施,只不过安全性和处理交易能力不佳,而GHOST协议可以提高安全性和处理交易能力,为了 最大化 利用DAG区块链特性,社区提出了不同的协议,接下来介绍Yonatan Sompolinsky 提出的 SPECTRE协议 ,以及 PHANTOM协议 ,以及国内某社区提出的 CONFLUX协议 。

丢弃主链概念,所有产生的区块共同构成账本,不丢弃任何一个区块

  只要是产生的区块就不会被丢弃,所有的区块都是有效的,所有区块共同组成账本,这样进一步提高了区块链的处理交易能力, 该设计的关键在于设计算法来保证区块链不会被恶意攻击成功。   

  SPECTRE协议较为复杂,下边将从其如何产生区块、如何处理冲突交易以及产生可信交易集三个方面进行描述。

SPECTRE协议中,当产生区块时,要指向之前所有分叉的末端区块。

   下图中,左边为比特币产生区块时,当有分叉出现,新区块将选择基于其中一个产生新的区块,而SPECTRE中,将基于所有分叉末端区块产生新的区块。同时,当有新区块产生时,节点要立刻将新区块(包含基于哪些区块产生这一信息)发送给与自己相连接的节点。

  仔细观察,GHOST协议中虽然有分叉,但每个区块都只基于前边某一个区块产生,而SPECTRE协议中要基于当前节点知道的所有末端区块产生下一个区块。

SPECTRE协议将矿工维持交易不冲突的要求剥除   

  比特币就像一本 权威 的账本,只要是里边记录的,就一定是真的(不考虑分叉和恶意攻击),而SPECTRE产生的DAG就像一本 不权威 账本,里边的交易信息可能冲突(上边图1中两个1区块中可能包含冲突交易信息)。   

  该协议下,挖矿节点只 负责迅速挖区块 (能够达到1秒一个区块),而对分叉中可能包含的冲突交易在挖矿阶段并 不做任何处理 ,将记录交易速度最大化,让DAG这种区块链有着恐怖的处理交易能力。

  是时候解决挖矿不解决的 冲突交易 问题了,SPECTRE的思路是设计一个计算投票的算法,让诚实区块会投票给诚实的区块,后边的诚实区块会给前边的 堆叠算力 ,从而让恶意攻击失败,其安全算力也是 51% 。   

  拿双花举例,下图中,X和Y区块中包含着两条冲突交易会导致双花,此时DAG中的区块会对X和Y进行投票, 决定哪一个交易有效。

投票规则如下,投X的标蓝,投Y的标红,XY代表X先于Y:

  根据投票结果,X中的那条交易信息 有效 ,Y中对应的那条交易信息 无效 。   Yonatan Sompolinsky也对 不指向前边区块 以及 产生区块不发给邻居节点的恶意攻击 有进行分析,在投票规则中,低于50%算力的攻击者会失败。   

   投票听起来像是一个主动地中心化行为,实际上不是,程序根据当前DAG区块所处的状态自发完成这一区块投票计算过程,就相当于,给定一个DAG数据,输入为两条冲突信息,运行该规则算法,将得出一对冲突交易的哪一个为有效。

SPECTRE可信交易集就相当于超过当前6个区块的比特币链里组成的交易集合。   区块链从数字加密货币的角度来说,就是一个 账本 ,从账本上的交易信息中得出每个 账户 所拥有的货币,所以,得出 确定的、不可能更改 的交易信息就至关重要,SPECTRE可信交易集产生过程如下:

SPECTRE并不会对所有区块进行排序,所有区块没有一个完整的线形顺序,有的只是决定冲突信息先后的区块顺序对。   

  比特币中的高度代表的就是 线形顺序 ,高度低的区块中交易信息先于高度高的区块里的信息,高度高的区块就不能 包含和高度低的区块冲突的交易 ,而SPECTRE有大量的分叉,区块高度不能代表线形顺序,前边的区块交易信息不一定先于后边的分叉区块交易信息,交易信息的有效性要由投票算法来决定,区块投票算法很快,再加上它将 所有分叉区块 都包含进来,也就没有了比特币所面临的 分叉风险 (等待6个区块),交易确认时间可以达到10秒。

至此,和比特币相比,SPECTRE对应的DAG区块链有三个特点:

  SPECTRE协议非常 适合DAG型数字加密货币 ,但当它用于智能合约时,它的缺陷就出来了,智能合约需要一个 严格的线性顺序 ,对此Yonatan Sompolinsky新设计了 PHANTOM 协议来对DAG区块形成一个 线性顺序 ,下边将详细介绍PHANTOM协议。

SPECTRE和PHANTOM是两个完整的独立的协议,不是一个对另一个的补充。

  PHANTOM的挖矿机制和SPECTRE一样,会产生同样类型的DAG,不同的是PHANTOM通过对 区块连通度分析 ,判定区块诚实还是恶意,按照分类对区块排序,对DAG区块产生一个严格的 线性顺序 ,通过线性顺序来判断 冲突交易有效性 。

DAG中,攻击者有两种攻击手段, 一产生的区块不基于已知的末端区块,二不立即发布自己产生的区块 ,前者会让自己区块指向的区块变少,后者让其dag和区块链他节点产生的区块不会指向自己的区块,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这些恶意区块的与其它区块的 连接度低 。

   诚实区块在考虑网络最大延迟下,经过一定时间一定会传遍整个网络,一定会被后边的区块所指向,诚实节点在产生新区块时也一定会指向自己所知道的末端区块。

  通过对 区块指出去的边和指向该区块的边 进行分析,也就是区块的 连通度 ,当考虑最大的网络延迟,连通度会有一个 极限值K ,低于该值的区块可以被认定为恶意区块,在排序中要处于 劣势 。

接下来,进行区块 诚实和恶意 判定,判定分两步,第一步最重要, 实现复杂也耗费时间 ,主要为通过对区块连通度的判定,将强连通度的区块标为蓝色视为诚实区块,弱的标为红色视为恶意区块。

  第二步 先对蓝色区块集排序 ,拓扑排序,然后对 红色区块集排序 。红色区块的顺序要处于弱势,例如上图中C,它处于A和I之间,那么它的顺序会排在I的前一个区块,而D、H都会排在C前。 注意通过考虑最大延迟时间设定连通度的值,几乎所有正常诚实节点产生的区块都会被标记为蓝色

  至此,PHANTOM协议实现了对DAG的 线性排序 ,通过线性顺序就可以提取 无冲突交易集 ,进而提取 可信交易集 ,虽然耗时较长,满足智能合约的要求。

  Yonatan Sompolinsky在PHANTOM协议论文结尾,提出一种将PHANTOM + SPECTRE结合起来的可能协议,没有详细展开介绍。下图是几种协议的对比:

  至此,介绍了Yonatan Sompolinsky一开始从分叉导致不安全提出的GHOST,到后来将DAG引入区块链,设计了SPECTRE协议,以及为智能合约考虑的PHANTOM协议。接下来,介绍国内某社区提出的CONFLUX协议。

  GHOST有 主链但丢弃分叉区块 ;SPECTRE 没有主链,包含所有分叉,但没有线性顺序 ;PHANTOM 没有主链,包含分叉且有线性顺序 ,而CONFLUX 即有主链,又是DAG,利用主链让DAG产生线性排序 ,下面将从挖矿机制和区块排序两方面来说明CONFLUX协议。

  CONFLUX协议定义了根源边和参考边。 新区块是基于前一个主链区块产生的,新区块用根源边(实线)指向前一区块,用参考边(虚线)指向分叉的其他区块末端 ,如下图最后一个新区块实线指向H,虚线指向分叉末端区块K。 根源边用于代表区块基于哪个区块产生,给哪个区块堆叠算力,参考边用于表示分叉的其它区块产生在该区块之前。

挖矿过程如下:

根源边只能有一条,参考边可多条(视情况而定)

以主链区块为分割点,将DAG分段,段间段内设计简单排序算法

  CONFLUX协议下产生的区块链如上(图2),接下来对其进行线性排序,排序算法如下:

  通过上述排序,DAG有了一个 线性顺序 ,上图DAG区块顺序为 Genesis, A, B, C, D, F, E, G, J, I, H, and K 。接下来对该线性顺序的区块里的交易信息进行交易排序, 单一区块 里可能包含的冲突交易将直接按照该区块内交易信息排列 先后顺序 决定。

  至此,CONFLUX对DAG所有区块产生一个 线性顺序 ,进而可以对区块内交易信息排序,产生 无冲突交易集 ,超过一定时间的无冲突交易组成 可信交易集 。 主链只是排序的标尺,作为分割时段的标准,CONFLUX包含所有分叉区块。

GHOST论文

Inclusive论文

SPECTRE论文

PHANTOM论文

CONFLUX论文

DAGlabs 相关讲解视频合集

什么是DAG

参考 Explaining Directed Acylic Graph (DAG), The Real Blockchain 3.0

Bitcoin视为blockchain 1.0, Ethereum视为2.0, 那么3.0是什么? DAG可能会是.

DAG, 即Direct Acyclic Graph, 有向无环图. 它的特点是节点有先后次序, 可以有分叉, 但还不会有环. DAG常用语数据处理, 事务规划, 最优路径查找, 数据压缩

bitcoin之所以效率低是因为它的POW机制. 整个网络只有一个主链, 其上的新块只能有一个, 无法同时创建多个新块. 10分钟左右以内的所有交易记录都被记录到一个块中. Ethereum也是类似, 大概15-20秒产生一个新块.

NXT 是第一个想到用DAG替代blockchain单链表结构的组织.

有了DAG, 就可以同一时间创建多个块.

使用DAG的想法来自于侧链(side-chain). 不同类型的交易在不同的链上同时进行.

IoT Chain (ITC), IOTA , 和 Byteball 是没有block概念的项目.

如果每个block只有一个transaction, 那这个transaction就不用等待被打包, 跳过计算hash的过程(即挖矿), 直接上链了.

Bitcoin使用UTXO(Unspent Transaction output)模型.

DAG网络中, 降低网络宽度是比较重要的一个课题.

由于只有transaction, 没有打包的过程, DAG比基于PoW或PoS的区块链更快.

DAG网络里, 没有矿工. 交易的验证直接在交易时进行. 对于用户来说这意味着交易可以瞬间完成.

DAG可以有效降低交易费.

IoT Chain (ITC) 所基于的DAG的TPS达到10,000.

XDAG(匕首币)——未来pow+dag货币之王

Dagger(代币简称XDAG)是一个全新的基于有向无环图(DAG)的加密货币,替代了区块链技术。没有预挖,也没有ICO计划,是一个真正由社区推动、公平开放的项目。而且不同于其它DAG方向的币,Dagger可以进行挖矿,目前CPU、GPU都可以进行挖矿。

Xdag总量为4, 294, 967, 296个(2的32次方),分 160 年挖完,明年预计大幅度减产,总量减少至8亿。一天产量为 138 万,每 64 秒产生一个块,一个块 1024 枚 Xdag。目前是 4 年递减,每隔 4 年挖出矿的数量减半。目前Xdag已经挖出近2亿枚,流通量约一亿八千枚。

Xdag于2017年11月被设计出来,内部测试两个月后,也就是2018年1月正式上线主网。它的作者是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的高级研究员,数学研究背景。Xdag的目标是创建一个能够允许每秒进行成千上万笔交易的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统。

Dagger (XDAG)是全世界第一个实现pow+dag的加密货币,既拥有pow的去中心化和高安全性,又加入了dag的高并发,从bitcointalk.com 创世以来,就受到全世界的关注,被誉为dag中的比特币。每一个块包含一个交易,块同时也是一个地址。Xdag是仅可以通过挖矿获取,目标是成为全球性的超主权支付货币。完全没有预挖也没有ICO,主网络已经稳定运行五个月,算力上涨异常迅速。

DAG或直接非循环是在分布式、分散式环境中的人之间发送数据的另一种方法。这是在没有区块链的情况下完成的,可以提供更高的可扩展性。目前来看,XDAG网络在POW这种目前最优的去中心化方案下,依然能够拥有1000~10000tps,且整个转账系统零手续费。

XDAG(匕首币)已经于2018年04月22日,晚上6点整(UTC+8),正式登陆Coinbat.com。此为国内交易量最大交易所。

区块=交易=钱包

Xdag中所有的钱包地址、交易记录均是块(Block)。因为这种特性,所有的钱包都需要在网络上有独一无二的block。换而言之,你不可以向不存在的wallet转账。这意味着,不用再担心像其他加密货币一样,打到黑洞地址的情况。之前加密货币最不人性的一点就是容易手误打到错误地址。这一切在xdag中,不会出现。因为只有已经存在的钱包,才在xdag网络上有独一无二的区块。同时Xdag转账是没有任何费用的。

第一个基于DAG技术可挖矿(PoW)的公链

Xdag 是采用PoW(工作量证明)的 DAG 技术,是目前业界唯一个可以进行挖矿的DAG网络。相较于区块链技术Xdag有更高的 TPS,同时相对于其他DAG技术,Xdag则采用已经广为认可的 PoW共识机制,确保去中心化和公平性。

解决了双花问题

在Xdag中,主块(Main Block)在每个帧间隔(Frame Time)中生成,Xdag中所有交易均是块(Block),当发生交易产生交易块(Transaction Block)发送到主网中,见证者会按照规则验证交易,并将交易块链接到主块上,一个交易块会有自己的链接关系,见证者会依据规则确保先到的交易块被链接到主块,后到的块将不会被链接到主块,只有被主块链接的块才是有效的。

高TPS,转账速度快

到目前为止,整个系统已经稳定运行接近5个月,转帐速度极快,基本都在几十秒即可到达,远远超过 ETH、BTC。之后可以缩短到十几秒。

目前最好的不可能三角解决方案

Xdag通过pow来保证去中心化和安全性,同时保留了dag的高并发。这是目前市场最完美的不可能三角(高并发、安全性、去中心化不可兼得),具备非常大的区块链三点零潜质。

目前xdag的开发由社区自治,目前开发进度正常,版本更新快。前阵子曾因为算力上涨导致主网出现过两次不同步的现象,经过社区开发人员的开发,目前项目已经很大提升了其稳定性。现在转移开发重点为RPC接口、移动钱包的开发。RPC接口开发完成后意味着能实现交易平台自动冲提功能,届时也会一些交易平台进行对接,如果能够顺利上线一些流通性更好的平台,对项目本身的意义也是非常正面的。也许在未来,会有更科学的技术能够实现点对点交易、安全、匿名、高效的完美整合。但至少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XDAG绝对会是发展潜力无穷的金子。

xdag打赏address:ZBJ9BLTG+knstcKzwSiNfof9hDoDtdko

硬科技:物联网、区块链与数位货币 长达4年的国际标准之争底定

各位在网路打滚多年dag和区块链的科科dag和区块链,或多或少,都可以亲身感受到「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dag和区块链的历史轮回。

每隔一段时间,就有排山倒海的业者、分析师和媒体,拼命炒作看似虚无飘渺,但绝对挂保证和商业投机紧紧挂勾的话题,别的不说,像本世纪初的网格运算、刀锋伺服器、云端运算、物联网、机械学习、雾运算、边缘运算、直到最近因众人疯狂炒作数位货币而火红的区块链等等想必各位绝不陌生的关键字,莫名其妙的占据了大量媒体版面之后,不知不觉中,就被更耸动的技术行销名词淹没,「还没开始就结束了」,仅在Google等搜寻引擎,遗留供后人凭吊的历史陈迹。

说穿了,万变不离其宗,近代资讯科学的发展轨迹,受限于单一运算容器终究有其极限,总脱离不了支撑巨量服务的分散式运算,诸多琳琅满目的技术行销名词,事后回顾,仅为瞎子摸象的一隅,被人类的痴愚贪念,蓄意包装后的加工化合物。

「物联网(IoT)」和「区块链(Blockchain)」就此在历史的舞台上站稳的脚跟,几乎无人敢否认,「万物互联」与「去中心化」将构成「NewInter」的基础,只是碍于诸多因素,这2种技术的应用等级,迟迟没有达到世人最初的期待。但当这两者合而为一,那就将开辟另一个崭新的应用领域,足以改变人类的生活与未来。

物联网喊了这么多年,大规模推广却看似原地踏步

物联网热潮并非短短几年的事情,然而始终未普遍见于你dag和区块链我身边。这因素很复杂,同时兼具「技术门槛」和「商业模式」的层面,让dag和区块链我们迟迟看不到科幻小说般描述的物联网世界。

技术门槛是什么?

物联网不外乎布署大量智慧化的终端装置,但这些终端收集到的资料,最终还要为人类服务,这就引发了人和设备之间的互信疑虑:人类要如何信赖设备,设备要如何取信人类,设备和设备之间如何彼此确认资料是正确、而且不会被窜改。

物联网的资料传递与交换,一出乱子,可是会搞出很多人命的,相信不会有人希望自己家中的物联网装置被骇客入侵乱搞而且「被自杀」,例如晚上睡觉窗户全关所有家电浴室瓦斯炉热水器都开到最大活活搞死你的荒谬场面。

为何需要商业模式?

接着,通过物联网取得数据之后,例如我家现在的温度是多少,农地里面的农作物现在生长状况如何,从资料采集、资料分发、资料转化为有意义的资讯,一路到多个主体之间分享资料,就涉及了「所有权」、「使用权」、「价值的分配」,衍生出一系列「信用」和「价值」的议题。

收集到一大堆资料是一回事,你要如何让这些资料产生相对应的价值,并有信用基础、商业模式和生态系统去推动其运行,那又是另一回事。难道这几年下来,做好放在那边却长期乏人问津的「IoT平台」还不够多吗?

当今数位货币的荒谬之处

很幸运地区块链就是踢开这2块挡在路上石头的最佳解答,确保资料的可信度与安全性,并赋予资料价值,将其转变为可计价的数位代币(Token),让物联网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产出的巨大资料,成为此代币的信用基础,而不是仅浪费地球资源虚耗庞大的「挖矿」电力,而且除了数位货币之间的兑换,还没有可以交易的「商品」可买,完全违背了货币本质「降低交易成本」的初衷,这真是数位货币最大的荒谬。

很多技术宅往往对「商业」嗤之以鼻,抱持不屑一顾的轻蔑态度,但请动脑想想,今天像日本动漫画产业与同人商品如此风行全球,背后支撑其发展的,绝对不是关在家里的御宅族,而是推波助澜的「商业化」,天底下所有产业的兴盛,也同样有迹可循,要理解这么简单的道理,真的一点也不难。

区块链技术的4个发展阶段

现在谈到区块链,大多数人只会想到比特币和乙太币,但区块链并没那么简单,虽众说纷纭,大致上可定义为以下4个发展阶段。

区块链1.0:对北极熊不太友善的比特币。区块链2.0:乙太坊的智慧合约。区块链3.0:实现炼和炼之间的融合与互通,进而进行跨炼合约。区块链4.0:打造物联网区块链,数位资产来自实体世界的数据,区块链建立物联网底层的互信,填补资讯使用的信任机制。一方面建立物联网生态,另一方面建立商业模式和经济型态。创造可信任的物联网区块链生态体系。 成功的产品绝非只靠技术就能跃进

融合区块链之后,物联网的发展就从此一帆风顺?当然不是,世上任何推广成功的产品与应用,从来就不是单单仰赖「技术」即可功德圆满。

假使三十年前没有OSI七层模型,网际网路的演进,根本不可能如此迅速。缺乏「框架(Framework)」,也就是所谓的国际技术标准,大家都在「多样少量」,没有经济规模,再多的新创公司都会壮烈牺牲。毕竟物联网覆盖了整个世界的资讯交换需求,如果没有一个联盟或生态体系,大家都在单打独斗,无法集中资源,确实的落实应用,只会让深奥幽玄的技术,停滞于天马行空的想像。

少了框架,就像少了设计图的房子,空有砖块和水泥,你还是无法万丈高楼平地起的盖起一栋稳固的高楼。

国际间长达4年的规格之争

历经长达4年多的规格战争,2017年底由中国推动、德国与瑞典协助的ISO/IEC30141「IoT参考架构」(IoTReferenceArchitecture),通过了国际标准草案投票(DIS),也正式将中国的「六域模型(six-domainml)」国家标准GB/T33474-2016,拱上了物联网区块链的浪头。而六域模型就扮演着类似三十年前OSI七层架构的角色,对物联网未来的重要性不言可喻。

这种「国际标准」究竟如何成形,美国日本韩国如何拼命阻挡中国的提案,背后暗藏了多少大国私下角力与权力斗争的「国际战争」,很可怕,不要问。

那已经有相对应的实作?

2017年五月启动专案、十月通过中国国家工信部区块链技术测试的「SDChain(Six-DomainChain)」是ISO/IEC30141全球第一个实作,基金会设置于新加坡,其数位代币SDA(Six-DomainAsset)在2018年1月8日开放交易。

ISO/IEC30141定义的「六域模型」和SDChain打造的「六域炼」,前者是物联网与各行各业融合的方法论,后者提供更强固的去中心化公有炼底层,并建立实际的应用与社群。

至于SDChain项目发起人与ISO/IEC30141规格制定主编辑那「神奇的巧合」,请自行跪求Google大神,在此不便撰述。

物联网的共识演算法,真的非得要区块链不可吗?

这是一个高度争议性的话题,尤其当「无区块分散帐本」的IOTA受到众人关注后,区块链与DAG(DirectedAcyclicGraph,有向无环图)之间的优劣,一直不断的被众人关注并评论著。

从帐面上来看,相较于区块链,DAG不受制于区块体积与工作量证明(POW),免交易费,较能节省频宽与耗电,理论上有更强的规模延展性,但也有双重支付确认与缺乏传统意义上的「共识」等疑虑,而被取消的交易费,在实务领域也被视为提升区块炼安全性的重要环节,因此这些特性可能限制其应用范围。历史的教训已经证明,如果学术上已存在争论,那实际应用上问题只会更多,这些都有待时间证明。

此外,受到炒币歪风的不良影响,这年头的舆论已经被扭曲成「谁看起来比较炙手可热,谁的数位货币价格比较高,哪种技术就一定比较先进」,但重点是生态,而不是货币,应由应用场景决定共识算法,能不能「挖矿」就更不值一哂,这对人类一点贡献也没有。

物联网正处于迎接黎明前的黑暗

从物联网概念被提出,一路到区块链因比特币而爆红,区块链逐步展现了可解决物联网宿疾的潜力,直到国际标准问世,提供可遵循的总体架构框架,足以帮助各行各业真正厘清物联网是什么,就这样,足足耗费了近二十年的光阴。

看的更远,从三十年前的OSI模型,直到今天的六域模型,这三十年过程是「沟通自动化」转型到「执行自动化」的时代,人和物、物和物之间将会自动沟通,互通有无。我们可预期的「一万亿」联网设备,如何管理?如何改善生活?如何创造财富?这才是当代最大的挑战。

此时此刻踏入物联网产业,并有能力提供完美解答的企业,将有机会成为未来的科技巨头。各位科科也许将有幸躬逢其盛,亲眼见证到物联网改变你我的生活,以及新科技霸权的诞生,在踏出黑暗、准备迎接黎明的当下,值得拭目以待。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dag和区块链和dag区块链技术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dag和区块链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