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上市首日表现 区块链上市企业排名前十名

皕利分享 250 0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区块链上市首日表现,以及区块链上市企业排名前十名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上市之路 | 道阻且长 行则将至

2018年是比特币诞生区块链上市首日表现的第十年区块链上市首日表现,这一年也是区块链相关企业积极拥抱资本市场的一年。全球区块链巨头公司,正掀起第一轮上市热潮,在这股热潮下,已经有一大批区块链企业表现出上市的意向。

区块链在证券市场的最大作用在于进一步推进金融资产的数字化。在成熟的证券市场,证券是在监管的环境下以透明的状态实现资产的流动。一般而言,企业上市指的是股份公司首次向社会公众公开招股的发行方式。

根据证监会颁布的相关规定,企业在主板上市需要满足的主体资格条件包括:发行人应当是依法设立且合法存续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持续经营时间应当在三年以上、公司注册资本已足额缴纳、公司生产、经营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规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等。

一般而言,区块链技术分为三类:私有链、联盟链、公有链区块链上市首日表现;其中私有链仅仅使用区块链的总账技术进行记账,独享该区块链的写入权限,是“中心化”的区块链;联盟链是其共识过程受到预选节点控制的区块链,允许每个人都可读取,或者只受限于参与者读取,有“部分去中心化”特征;公有链以比特币和以太坊为代表,是全世界任何人都可读取的、任何人都能参与的区块链,是“完全去中心化”的。对于公有链而言,信息完全公开,并且能实现数字化资产在分布式网络中的交易,但技术难度高,面临硬分叉和承载交易规模小的问题;私有链本质上是中心化的账本,本链与其区块链上市首日表现他分布式存储方案没有太大区别,数据安全性和真实性存疑;而联盟链可以按项目有权限参与方上链和信息披露,权限易控制,然而不能实现数字化资产在分布式网络中的交易。

我们常说, 区块链从业者的最大风险在于「政策风险」,这种风险的特点在于「不稳定性」,这种不稳定性,是每一个新生事物的必经阶段 。

从目前情况来看,区块链领域上市(包括可能在未来上市或者已经上市)的企业主要包括三类:

一是芯片开发及矿机销售企业 ,比如嘉楠耘智、亿邦国际和比特大陆; 二是加密数字货币交易所 ,如近期传出要在明年上市的Coinbase,和前些日子外界盛传想要借壳上市的火币; 三是挖矿企业 ,得益于低廉的电费和宽松的政策,以北美挖矿公司居多,比如在多伦多交易所上市的HIVE Blockchain。

国外方面,据investorideas报道,区块链公司Blockchain Holdings已获准在加拿大证券交易所(CSE)上市。根据加拿大证券交易所(CSE)和彭博社网站所载信息,该公司成立于2010年,以前名为Khot Infrastructure Holdings Ltd., 此前的主营业务为在蒙古国提供路桥建设与维修服务。

CSE 所面对的都是新兴成长型企业,更看重拟上市企业的成长性和前景,所以对拟上市公司的要求门槛较低 ,比如,发行公司最低有加币十万元运营资本即可;其上市操作周期短;且其对拟上市公司,没有「有形净资产」的要求等等。此外,无论是上市的费用还是上市后的维护费用,CSE的成本都更低。

早在2013年9月,加密数字货币交易所Allcoin就在CSE上市。CSE更是在2018年2月推出一种创新的利用区块链技术的证券清算和结算平台,该平台将使公司能够通过通证化证券发行传统股权和债务,而这些证券将通过证券型通证发行提供给投资者,这与近期大火特火的STO很是契合。

 

从根本上讲,政策坏境(包含对区块链及数字货币政策和上市的政策)及业务合规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我国目前出台的所有监管政策几乎都是在针对非法的ICO和相应的虚拟货币交易,对于「区块链」而言,国家一直都在释放友好的信号,鼓励区块链的研究、发展和落地。

由于国内法规对公司上市有严格的要求, 区块链项目想要后期在国内上市,还要苦练内功、重视合规,增强企业信用等级并提升公司治理质量 。

解密加密货币第一股Coinbase:风险、机遇和未来展望

2020年2月25日区块链上市首日表现,Coinbase正式向SEC提交上市申请,计划将其A类普通股在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直接上市。本文从区块链行业和加密数字市场发展背景出发,深入分析了Coinbase的业务范围、收入构成、目标群体、经营绩效和盈利能力等因素。最后,本文针对加密货币交易所将面临的风险与机遇给予Coinbase未来的展望。

从行业发展看,近几年来,各国相继出台区块链支持政策,疫情也随之推动了区块链在各行各业的研发投入区块链上市首日表现;加密货币市场规模发展迅猛,体现在去年一年内市值增幅高达293.1%,仅比特币一支加密货币的市值就已经超过了特斯拉、腾讯、阿里巴巴和脸书等知名企业。各机构争先增持加密货币,以推动了加密货币市场的牛市。

从公司运营看,Coinbase的业务范围多元化,以提供在线交易平台为主,附加提供认购事项和服务和其区块链上市首日表现他业务,有效降低了收入的波动性。Coinbase在2020年首次实现盈利,净利润达3.2亿美元。在盈利指标方面,Coinbase的ROE和ROA均赶超各大传统交易所。根据杜邦分析,资产周转率是ROE增长的主要贡献力量,权益乘数处于行业谷底,其区块链上市首日表现他指标基本与三大传统交易所持平。从资本结构和偿债能力看,Coinbase成长能力较强,2020年底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247.35%;资产负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说明对企业经营有信心,有能力承担举债的利息与风险。

从未来发展看,在全球范围内,Coinbase受到越来越严格的法律和法规要求。为此,Coinbase不得不加大在合规方面的投入,以满足法律和监管要求。另一方面,随着加密经济的飞速发展,Coinbase有巨大的机会进一步扩大自己的业务版图和和经营收入,并继续保持自己在加密行业的龙头地位。

目录

1.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数字货币第一股登陆纳斯达克?

2.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Coinbase上市正当此时

2.1各国相继出台区块链支持政策,疫情推动区块链研发投入

2.2全球加密货币市场规模迅猛发展,态势依旧强劲

2.2.1比特币市值超万亿,稳坐钓鱼台

2.2.2 新冠疫情为燃点,机构争先助推

3.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Coinbase竞争力分析

3.1 业务范围多元化,有效降低收入的波动性

3.2 “*****”还是“蜜糖”,Coinbase趁势而起

3.3 Coinbase关键业务指标表现优异

4 生于危难,破茧成蝶:加密货币交易所的风险与机遇

4.1 从国家范围到涉猎业务,交易所面临复杂风险

4.2 现金流充沛,产品推陈出新,交易所未来前景广阔

1. 数字货币交易所上市证券交易所:加密行业的起点还是终点?

2020年2月25日,Coinbase正式向SEC提交上市申请,计划将其A类普通股在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直接上市(股票代码“COIN”)。Coinbase是一家总部设在美国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其用户遍布在100多个国家,约有4300万认证用户、7000家机构和11.5万生态系统合作伙伴,业务范围覆盖了投资、消费、储蓄、赚取和使用加密货币。如若Coinbase成功上市,将成为加密行业的里程碑事件。

在2012年至2020年期间,加密资产的整体市值从不到5亿美元增长至7,82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CAGR)超过150%。在同一时期,Coinbase的零售用户从大约1.3万增加到4,300万,机构数量从2017年的1,000多家增加到2020年的7,000家。截至2020年12月底,客户在Coinbase平台上的总交易量超过4560亿美元,并在公司平台上存储了价值超过900亿美元的资产。目前,Coinbase已成长为加密经济领域的金融基础设施和技术的领先供应商。

2. 站在风口的Coinbase:区块链行业和数字货币市场快速成长

2.1各国相继出台区块链支持政策,疫情推动区块链研发投入

2020年,新冠疫情带来的全球不确定性和不信任度的提升,推动了区块链技术的研发投入。据中国专利保护协会《2020年区块链领域全球授权专利报告》显示,从不区分虚拟货币、公有链和联盟链的口径来看,截至2020年5月,区块链领域在全球范围内共有3924件授权专利。其中美国占39%,韩国占21%,中国占19%。

当前,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也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各国政府争先出台多项文件和政策来促进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加强区块链技术的治理。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落地,将对传统 社会 生产关系带来颠覆性的变革,促进全球政治经济 社会 的发展。中国信通院的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2020年,全球24个国家发布了专门针对区块链产业发展及行业监管方面的专项政策或法律法规。欧盟、中国、澳大利亚、印度、墨西哥等国都在积极发展区块链产业,制定了产业总体发展战略。例如,2019年9月,德国发布其“国家区块链发展战略”;2019年11月,欧盟委员会宣布针对欧洲人工智能和以区块链为重点的初创公司的新投资计划;2020年2月,澳大利亚发布《国家区块链发展路线图》;2020年3月,韩国科学与ICT宣布发起《区块链技术验证支撑计划2020》。

2.2全球加密货币市场规模迅猛发展,态势依旧强劲

加密货币(Cryptocurrency)是一种使用密码学原理来确保交易安全及控制交易单位创造的交易介质,承担着交换媒介、价值贮藏与为应用供能等多项功能,是全球加密市场中最为活跃的一部分。如今大众已广泛认同区块链技术是改变未来的三大风口,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依托区块链技术的加密货币毫无疑问是风口中的暴风眼。

全球加密数字货币市场规模从2013年的104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764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了3.2%,仅2020年市值就增长了将近5700亿美元,增幅高达293.1%,不仅如此,2021年加密市场依旧势头高昂,截至2021年3月3日,2021年仅历经了两个月零三天,加密市场规模就又扩大了94.5%。

2.2.1比特币市值超万亿,稳坐钓鱼台

在全球加密市场中,比特币(BTC)身为创世者,毫无疑问稳坐第一把交椅。比特币自被中本聪创造以来,市场占有率居高不下,2021年以来比特币市场占有率基本维持在60%之上, 历史 最低市场占有率也有33%,在其之后是以太坊(ETH),但以太坊市场占有率仅在10%上下徘徊,目前还远不能与比特币抗衡,其他各山寨币更是如此,互相争夺比特币剩下的“蛋糕”,还未有一家市场占有率超过3%。

与此同时,比特币在近来市场经济整体低迷的情况下,反而异军突起。市值在短时间内迅速攀升,甚至在2021年2月19日突破了万亿美元大关。

以目前全球上市公司的市值看,突破万亿市值大关的企业仅仅只有苹果、微软、亚马逊、谷歌四家高 科技 企业,其中苹果市值最高,目前已经达到了两万亿美元。如果将比特币加入其中,那么其市值已经超过了腾讯、特斯拉、阿里、脸书等知名企业。更令人震惊的是,比特币成为“万亿俱乐部成员”的速度:达到一万亿美元的市值,苹果用了42年的时间,亚马逊用了24年,谷歌用了21年,而比特币仅仅只用了12年。

比特币较全球主要大类资产收益率遥遥领先,2020年高达301.46%。从市场收益率上看,在过去的一年里,同期标普500指数的收益率为16.26%,被市场追捧的黄金为仅仅为25%,可以说比特币在2020年的表现已远超过了其他所有的大类资产。

2.2.2 新冠疫情为燃点,机构争先助推

2020年,全球经历了百年未见的“大流行”和“负油价” 等黑天鹅事件,为了应对疫情带来的经济衰退,各国采取季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高通胀、低增长的经济环境下,为了规避名义本金的受损,以及追求更高收益的需要,投资者囤积现金的需求自然演变成对黄金和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的需求,由此带动了以比特币为头牛的加密市场牛市。

据Bitcoin Treasuries数据,截至2020年末,全球已有15家上市公司自行购入并持有比特币超过10万枚,其中12家位于美国或加拿大。2021年2月世界首富特斯拉之父埃隆·马斯克更是在比特币市场下注15亿美元,美国经纪商WedBush预测,未来12-18个月将有近5%的上市公司效仿特斯拉的投资多元化策略,加入比特币投资浪潮。

3. 另类金融市场交易所:Coinbase有多强?

3.1 业务范围多元化,有效降低收入的波动性

众所周知,获取比特币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利用部署复杂强大的计算机,通过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来挖掘比特币,或者在交易所购买比特币。前者的成本高得离谱,需要大量的技术知识,而后者只需要在上述交易所开一个账户即可,其中Coinbase就是此类交易所中的佼佼者。

Coinbase的主营业务是提供在线交易平台,允许买家和卖家相遇并以合适的价格进行投资,花费,发送和接收,存储,保存,抵押,借贷以及出借,分发,构建,支付以及更广泛地使用加密资产进行访问和交易。其收入构成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交易收入,认购事项及服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交易收入包括从平台上发生的交易费中的净收入。公司对加密货币的购买和销售收取约0.50%的费用,不过这个费率会根据市场情况而变化。从2019年中到2020年底,交易服务收入从23535万美元上升至109617万美元,涨幅366%。交易服务收入是营业收入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约占比86%。

认购事项及服务收入包括存储(Store)、抵押(Stake)、分发(Distribute)和构建(Build)。 这些收入是使用利息法计算的,利息收入取决于托管法定资金的余额和当前的利率环境。认购事项及服务收入约占总营业收入的4%。从2019年到2020年,该项收入涨幅约355%。

其他业务收入包括出售加密资产收入。公司定期会使用自己的加密资产来完成客户交易。在一些小额订单出售给客户之前,公司对这些订单中的加密资产进行保管和控制,并在处理销售的时间点记录收入。公司将销售的总价值记录为收入,并将加密资产的成本记录在其他运营费用中。其他收入还包括通过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专赚取的利息收入。这类收入约占总收入的11%,在过去一年内上升329%。

在用户群体上,Coinbase拥有目标收入群体大约4300万零售用户,7000个机构用户和115000个生态系统合作伙伴。这些客户遍布各大洲,并遍布100多个国家。其中,公司的零售用户遍布各个地域和年龄段,这表明Coinbase作为加密经济的提供者已经收到了广泛的接受。截至2020年末,Coinbase拥有超过4300万零售用户,有280万为月交易用户,比截至2019年末增加约180%。

此外,Coinbase的机构客户包括对冲基金,主要交易公司,小型和大型金融机构,家族企业,以及最近寻求将一部分投资组合分配给加密资产的公司。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平台上已有7,000个机构客户。例如,创新的投资管理公司One River Asset Management。

在生态合作伙伴上,Coinbase正在寻找可构建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或通过Coinbase平台分发这些产品和服务的企业。例如:构建新的区块链协议和利用区块链协议的应用程序的开发人员;这些协议上新令牌的创建者;在接受这些代币作为其业务的新付款方式时看到了商业价值的商户合作伙伴;使用Coinbase Analytics技术来监视区块链交易的各种用例(例如合规性)的组织和金融机构。另外,公司在DeFi协议上的合作伙伴包括Compound。

3.2 “*****”还是“蜜糖”,Coinbase趁势而起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形势越发低迷,人们将焦点转向加密货币行业,加密货币争先面世,带动了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的业务发展。Coinbase的营业收入从2019年下半年度的18.20亿元,迅速暴涨至2020年下半年的56.66亿元,复合半年增长率高达76.44%。Coinbase营业收入规模目前尚未可以与传统交易所巨头一较上下,但差距在迅速缩缩小,2020年下半年仅与香港交易所相差21.68亿元。同时COINBASE增长潜力巨大:在2020年,其他证券交易所(香港交易所、伦敦证券交易所、洲际交易所等)营收水平纷纷有所下滑,Coinbase却一骑绝尘,营收半年增长至年初的2.12倍。

在净利润方面,随着加密数字货币的大放异彩,各大加密市场交易所交易量迅速攀升,Coinbase在2020年首次实现盈利,并且从上半年的0.45亿元迅速增长262.48%至年末的1.65亿元,香港交易所、洲际交易所2020年半年仅增长了2.57%、-35.86%。

从净资产收益率(ROE)和总资产收益率(ROA)上看,Coinbase交易所在2020年下半年ROE与ROA均赶超了各大传统交易所,ROA甚至分别是香港交易所、洲际交易所的2.50倍、3.51倍,这主要是由于2020年疫情与“黑天鹅”等重大事件的发生,各大传统交易所损失惨重,加密数字货币市场的Coinbase等交易所反而借着东风,成为了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

根据杜邦分析进一步分解,除资产周转率与权益乘数外,其他指标基本与三大传统交易所持平。资产周转率是ROE增长的主要贡献力量,20年Coinbase资产周转率为0.31,而香港交易所、洲际交易所分为仅为0.06与0.05,伦敦证券交易所甚至为0。Coinbase作为虚拟数字货币交易平台,相较于其他三大传统交易所,虚拟市场特有的技术特性与应用场景,使得Coinbase的交易程序更为简单,生产经营更为快捷,能够用较少的资源获取更大的收入。

Coinbase权益乘数处于行业谷底,仅为3.19,而三大传统交易所中权益乘数最低的洲际交易所也有6,是Coinbase的1.88倍。Coinbase股东投入的资本在资产中所占比重比较大,说明借入资金很少,财务风险不大,这可能与Coinbase刚刚入市有关。

从资本结构与偿债能力来看,三大传统交易所的资产负债率均在80%之上,伦敦证券交易所近年来资产负债率甚至达到了99%之上。而根据Coinbase年报与招股说明书披露,Coinbase的资产负债率虽然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2019年年末的55.61%上升至2020年年末的73.94%,与三大传统交易所还有较大差距。但Coinbase目前发展趋势较为 健康 ,趋涨的资产负债率说明Coinbase对企业经营很有信心,有能力承担向银行举债的利息成本与风险。

此外,Coinbase成长能力较强,发展潜力巨大,2020年上半年与年末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710.87%、1247.35%。而其他三大传统交易所发展已经较为成熟,成长空间较小,老牌伦敦证券交易所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甚至为-13.13%与-8.13%。

3.3 Coinbase关键业务指标表现优异

除财务业绩外,公司还使用验证用户、每月交易用户(MTU)、平台上的资产、交易量和非GAAP财务指标等业务指标来评估业务,衡量绩效,确定影响公司业务的趋势以及做出战略决策。验证用户代表对平台表现出兴趣的用户。截至2018年12月31日,2019年和2020年12月31日止的所有季度,经过验证的用户均比上一季度有所增加。其中于2018年中启动的零售电子钱包应用程序,到2020年12月31日止的年增长已超过200万用户。

MTU代表了公司主动和被动的零售用户交易基础,并在平台上反映了收入机会。MTU推动零售交易量的增长,并包括与之互动的零售用户基于交易的产品,例如投资,支出,发送和接收,投资和分配。MTU在 历史 上一直与比特币的价格和加密资产的波动性相关。

平台上的资产是对平台持有的总价值规模的度量,反映平台的可信赖性质和获利机会。该指标受市场因素影响,例如,由于加密资产价格(以比特币和以太坊的价格为主)从2017年的高位下跌,因此平台资产在2018年有所下降。在2017年12月3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之间,比特币和以太坊价格分别下跌了约74%和82 %,加密资产总市值下降了80%。在同一时期,平台上的资产减少了73%。尽管存在短期波动,但由于加密货币的价格,数量和类型的增长,截至2018年12月31日,2019年和2020年,平台上的资产在较长时期内分别从70亿美元增至170亿美元至900亿美元。

交易量表示资产的交易数量与执行交易时的交易价格的乘积,由于交易活动直接影响交易收入,所以衡量标准反映了公司订单簿上的流动性,交易状况以及加密货币经济的潜在增长。与机构交易量相比,零售交易量受比特币价格和加密资产波动性的影响更大,并且机构的交易量在一段时间内波动较小。随着机构交易的增加,扩大了平台支持的加密资产的数量和类型,并且加密资产的效用也扩大了,预计比特币价格,加密资产波动性和交易量之间的相关性将会降低。

非GAAP财务指标指调整后的EBITDA,即调整后的EBITDA定义为净收入(亏损),进行调整以排除利息费用,所得税(收益)准备金,折旧和摊销,基于股票的补偿费用,商誉减值,收购的无形资产和加密资产,重组费用,减去再次发生的收购相关的补偿费用,未实现的外汇损益,衍生工具的公允价值调整以及非经常性法律准备金和相关成本。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经调整EBITDA与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年度相比有所增加,主要是由于交易收入增加。

目前,Coinbase在品牌影响力、用户信任、合规和产品体验等方面优势明显。公司已经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后端技术平台,以支持全球的加密资产市场的实时不间断需求。通过与全球监管机构合作制定政策,公司在监管合规性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并开创了业界领先的安全实践,以保护加密资产。公司将零售用户,机构和生态系统合作伙伴吸引到平台上,创建了一个强大的飞轮:零售用户和机构存储资产并提高流动性,使公司能够扩展并提供和推出新的、创新的加密资产,从而吸引更多新客户的加入。公司的规模和领导地位吸引了生态系统合作伙伴与区块链上市首日表现我们全球数百万的客户建立联系,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平台的价值。

4 生于危难,破茧成蝶:加密货币交易所的风险与机遇

4.1 从国家范围到涉猎业务,交易所面临复杂风险

由于展开全球业务,Coinbase受到美国联邦,州,地方和外国政府以及监管机构制定的各种法律和法规的监管。在全球范围内,Coinbase受到越来越严格的法律和法规要求,这些要求涉及侦查和预防打击恐怖分子筹资,反洗钱,欺诈和其他非法活动,竞争法规,经济和贸易制裁,隐私,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性和数据保护。这些法律,法规和规则(及其解释)经常变化并且数量不断增加。

洗钱和恐怖融资是所有加密货币交易所共同面临的危机。Coinbase受制于各种反洗钱和反恐融资法律,包括美国的BSA和国外类似的法律和法规。Coinbase已经实施了一项合规计划,旨在防止平台被用于在国家或与个人或实体(包括在OFAC和等效的外国当局颁布的指定名单中)中进行洗钱,恐怖分子融资和其他非法活动。合规计划包括政策,程序,报告协议和内部控制,旨在满足法律和法规要求,并协助管理与洗钱和恐怖分子融资有关的风险。反洗钱法规在不断发展,并随司法管辖区的不同而不同。公司会持续监控对反洗钱和反恐融资法规以及行业标准的遵守情况,并根据最新的法律要求实施政策,程序和控制措施。

4.2 现金流充沛,产品推陈出新,交易所未来前景广阔

Coinbase经营的市场拥有最深的流动性池和网络效应之一,拥有大量的流动资金来交换广泛的加密资产。零售和机构活动的良好结合为公司提供了深厚的流动性,突显了平台上客户之间的协同关系和网络效应。流动性带来流动性,随着继续扩大支持的加密资产的范围并吸引新客户到公司的平台,这种优势将加深。

Coinbase随着加密经济的发展而增长。强大的动力驱使几乎所有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的在线交换。更重要的是,Coinbase有巨大的机会增加客户数量:包括增加用户对产品的采用和参与度、扩大并加快零售用户的覆盖范围、扩大机构覆盖面和支持、发展良好的生态系统关系、增加付款方式和国际扩张等;增加平台上加密资产的深度和广度:包括扩展对数字货币和加密资产的支持、支持交易所的区块链协议功能和标记新资产;以及推出新的创新产品来积极推动业务发展,即为加密经济构建任何已有的和更多尚待创建的金融和非金融产品。

#比特币[超话]# #欧易OKEx# #数字货币#

《绝地求生》开发商Krafton将开发Solana区块链NFT游戏

3 月 24 日,韩国 游戏 发行商 Krafton, Inc. 透露与 Solana Labs 签署长期合作协议,计划共同开发和推销在 Solana 网络上运行的区块链和 NFT 游戏 。两家公司还计划 探索 共同投资的机会。

Krafton 是《绝地求生》PUBG: Battlegrounds(原名 PlayerUnknown's Battlegrounds)背后的公司。PUBG 是一款横跨多个平台的热门大逃杀射击 游戏 。该系列 游戏 的移动 iOS 和 Android 版下载量超过 10 亿次,其 PC 和主机版总下载量超过 7500 万次。

在 PUBG 游戏 中,多达 100 名玩家进入一张在线地图并相互对抗,寻求成为生存到最后的玩家或团队成员。其最初的 PC 游戏 是一款高级 游戏 ,于 2017 年推出,早于 Epic Games 广受欢迎的《堡垒之夜》(Fortnite)射击 游戏 。

免费 游戏 (free-to-play)PUBG Mobile 已经吸引更广泛的全球受众。移动分析公司 Sensor Tower 在 2021 年 11 月的报告中称,腾讯《PUBG Mobile》 在全球 App Store 和 Google Play 的累计收入超过 70 亿美元。Krafton 旗下工作室最近还推出一款未来题材的 PUBG 独立手机 游戏 ,名为《未来之役》(New State Mobile)。

Krafton 尚未宣布是否会将 PUBG 或其他特许经营权带入 Web3 领域,或者为 Solana 区块链 NFT 游戏 创建新的 IP。虽然 PUBG 是 Krafton 最知名的 IP,但该发行商还拥有《深海迷航》(Subnautica)和《神谕之战》(Tera)等特许经营权,并发布《高尔夫球王》(Golf King)和《保龄球王》(Bowling King)等手机 游戏 。

Krafton 旗下 Web 3.0 Roundtable 负责人 Hyungchul Park 表示,“在我们努力建立 Web 3.0 生态系统的过程中,Krafton 将继续寻找与 Solana Labs 等区块链公司密切合作的方式。通过此次合作,Krafton 将获得加速其区块链体验的投资和输出所需的洞察力。”

今年 2 月,Krafton 透露了其他 Web3 计划,包括对在线拍卖平台 Seoul Auction Blue 的 250 万美元股权投资和对其子公司 XBYBLUE 的 410 万美元股权投资。Krafton 将与 Seoul Auction Blue、XBYBLUE 合作开发与 NFT 相关的项目。

另外,Krafton 宣布与 Naver Z 达成合作,将构建 NFT 和元宇宙平台。根据 TechCrunch 的报道,Naver Z 是 3D 头像应用程序 Zepeto 的运营商,后者提供类似元宇宙的在线 娱乐 、 游戏 和社交体验,月活跃用户数大概 2000 万人。

Krafton 去年 8 月在韩国启动 38 亿美元 IPO,彭博社称赞这是该国十多年来最大的一次 IPO,但人们普遍认为其上市首日股价表现没有达到预期。截至发稿时,Krafton 市值为 13.9 万亿韩元,约合 114 亿美元。

进军 NFT 领域的其他知名传统 游戏 发行商包括育碧(Ubisoft)和史克威尔·艾尼克斯(Square Enix),而威尔.赖特(Will Wright)和彼得·莫利纽克斯(Peter Molyneux)等 游戏 设计师也在开发 NFT 游戏 。迄今为止最成功的加密 游戏 是基于以太坊的 Axie Infinity,其 NFT 交易量已超过 40 亿美元。

转自:星球日报

来自: Decrypt ,原文作者:Andrew Hayward

原文链接:

任泽平:独角兽榜单有哪些重大变化?透露哪些机会

导读

独角兽企业代表着新经济的活力,行业的大趋势,的竞争力。2018年全球资本市场风起云涌,独角兽势力大洗牌。有些独角兽融资困难,光环不再;有些独角兽却获得资本追捧,大放异彩;有些甚至大有超越老牌互联网企业之势。

继《中国独角兽报告:2018》轰动市场之后,2019年独角兽榜单有哪些重大变化?透露出哪些科技趋势和投资机会?

目录

1 全球独角兽

1.1 中美比重提升,但中国新生增速首次低于美国

1.2 高新科技企业比重加大

2 中国独角兽

2.1 地域分布:北京保持领先,政策支持下新一线城市独角兽发展迅速

2.2 商业模式:为完善生态布局,巨头带动作用加强,ATD代替BAT

2.3 行业分布:互联网、高端制造和高新科技的集中地

2.4 变现:上市变现频繁,然现实情况不达预期

3 挑战与建议

3.1 亟待解决的三大问题:科技含量不高、企业运营持续性不强、诞生地局限

3.2 建议

正文

1、全球独角兽

距2013年美国著名CowboyVenture投资人Aileen Lee提出“独角兽”概念已经六年,全球成立时间短(不超过10年)、发展迅速(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新生态公司,诞生速度不断加快,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和地区新经济活跃程度的指标。作为全球最大的两大经济体,中美两国无疑成为孕育独角兽的最佳地。

1.1 中美比重提升,遥遥领先,但中国新生增速首次低于美国

全球独角兽数量创新高,中美比重持续提升。 据IC Insight数据统计显示,2013年至2018年12月31日,全球独角兽总数达到313家。按地域划分,同期对比,排名前五名次不变,依次为美国、中国(包括中国香港)、英国、印度和韩国,数量分别为151家、88家、15家、14家、7家。从占比来看,中美两国依然引领全球独角兽且影响力加强,全球占比76.3%,较2017年同期占比提升0.4个百分点。

中美霸占超级独角兽,占比超八成。 按定义,在独角兽的基础上,估值超过100亿美元的初创企业被称作超级独角兽。基于此,2018年全球共有22家企业被列入阵营,其中,蚂蚁金服以高达1500亿美元估值排为第一。从和地区来看,美国和中国数量最多,分别为12家和7家,占比86.4%,其余为英国、印度和新加坡,数量各为一家。

中国独角兽新生数量增速首次低于美国。 从新生数量来看,中美两国合计全球占比超七成,保持自2013年以来的优势。2018年,美国新生独角兽数量53家、排为第一;中国新生32家,排为第二。对比新生数量占比和新生数量增速发现,中国首次出现占比下滑和增速低于美国现象,占比28.6%同比下滑5个百分点,与美国新生占比差距从9.2%扩大至18.8%,新生增速45.5%,仅为美国一半。中美独角兽数量差距扩大。

中国市场金融去杠杆、风口破灭、监管趋严,行业开始“自查”和“淘汰出清”是造成此次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2017年国内最热风口加密货币、共享单车等接连破灭,并在例如《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须知》、《关于开展2018年私募基金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等严监管背景下,资金端趋于理性,投资人对新生、前景未知的初创企业保持更谨慎态度,更倾向头部成熟企业,从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独角兽诞生。

注:当期独角兽总数=上一期总数+新生数量-上市、兼并收购等退出数量。因此,新生数量不一定等于同比增加数量。

从各国平均估值来看 ,首先,中国独角兽全球最贵,平均估值59.6亿美元,约为其余和地区平均估值2倍。其次,韩国独角兽增长最快,平均估值从29.5亿美元涨至39.3亿美元,主要由于出现三家高估值独角兽,一家为已有的电子商务公司Coupang,另外两家为新生独角兽,分别为外卖配送平台Woowa Brothers和游戏制作公司Bluehole。第三,印度是前十中平均估值降低最多,平均估值从39.4亿美元降至27.9亿美元,主要由于印度最大独角兽、电子商务行业的Flipkart被沃尔玛收购,收购前估值116亿美元。

1.2 高新科技企业比重加大

新生高新科技企业增多。 从行业分布来看,企业主要分布在互联网、高端制造和高新科技这三大类。与上期榜单情况类似,此次前三行业不变,依次为电子商务、工具软件和金融科技,分别为40家、38家、37家。与上期不同的是,三者合计占比下滑较大,降低约10个百分点。主要由于新生独角兽中,以技术为导向的高端制造和高新科技企业增多。 2018年全球新生独角兽中,包括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芯片、机器人、大数据、计算机视觉、云计算等在内的企业共28家,较2017年增长9家,增长近50%。

新生高新企业美国占半成,继续引领全球新技术发展。 从28家新生高端制造和高新科技企业来看,中国共有8家,较平均分布在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和大数据。美国共有14家,新生总数占比50%,行业种类更丰富,另外包括生物制药、3D打印、DevOps(新型综合软件开发,将开发、运营、质量管理三者结合)等。其中,美国新生高新企业较为知名的包括估值最高120亿美元的针对脱发问题的Samumed、为企业提高数据分析和云服务的Snowflake Computing、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管理的Uipath等。

2 中国独角兽

除国际定义外,本篇报告以成立时间为分界点,分为广义独角兽和狭义独角兽, 广义独角兽即成立时间不限,狭义需不超过十年 。在选择对象时,我们主要考察以下4点:1)企业产品或者提供的服务的核心价值;2)企业产品或者提供的服务的流量价值;3)企业产品或者提供的服务所能带动的辐射价值;4)商业模式价值。

在测算估值时,由于独角兽未上市且大部分为互联网企业,主要采取以下3种估值方法:

1)乘数估值法,其中包括市盈率与市销率。

市盈率:估值=净利润*市盈率,由于绝大多数独角兽发展期甚至成熟期处于亏损状态,一般不采用此方法。

市销率:估值=主营业务收入*市销率。早期互联网巨头,例如亚马逊、Facebook、京东等采用该方法,较适合B2B、电商等类型企业,但测算时需注意企业规模。

2)可比公司法。 可以按照企业特性,对标业务模式类似的上市公司或者未上市但有清楚估值的公司来进行测算。

3)融资投资法。 根据历次投资金额,按照当时企业运营状况进行比例推算,也可按照投资人投资金额所对应的股份来测算。

据此,结合胡润、CB Insight、科技部火炬中心和PitchBook发布的榜单,综合梳理, 截止2018年12月31日,中国地区广义独角兽161家、总估值7134.9亿美元,其中狭义独角兽137家、总估值6524.9亿美元 ,分布在15个城市14个行业, 其中超级独角兽共10家、新生54家、上市退出19家、因经营不善剔除3家。 对比上期,中国独角兽成长快、范围广、爆发强的特征愈发明显,这与技术创新、搭建平台生态、和地方政府扶持重视分不开(详情参考《中国独角兽报告》)。

2.1 地域分布:北京保持领先,政策支持下新一线城市独角兽发展迅速

北京吸纳和催生独角兽74家全国第一。 从地域分布来看,独角兽集中“北、上、杭、深”的特征维持不变,四城无论是在经济发达度、制造业成熟度、人才质量、政策优惠度和基础设施完善度都处全国前列,2018年四城数量占比达85.7%、估值占比达94.5%。其中,北京独角兽共74家、较上期增加16家、总估值2979.4亿美元荣登第一,数量占比46%,较上期增长1个百分点,比重持续增加;上海共34家、较上期增加6家、总估值1325.1亿美元;杭州共16家、较上期增加2家、总估值1946.5亿美元;深圳共14家、较上期增加4家、总估值490亿美元。此外,北京继续引领高估值独角兽,估值前十企业北京占一半。

以南京为代表的城市开始突破“北、上、杭、深”限制,新一线城市独角兽崛起。 从新生54家企业来看,今年新增城市合肥、青岛、成都和香港开始诞生独角兽,去年新增城市南京、武汉、重庆等地数量均有增加,独角兽“二八效应”依然存在,但开始减弱(即20%城市占据80%独角兽),其中南京表现最为突出,共新生5家企业。

创新活力强、政策高度重视并给予支持是短期爆发的重要原因 ,以南京为例,为增强城市创新能力、培育更多新型企业,2018年4月南京发布《南京市独角兽、瞪羚企业发展白皮书》并对培育重点企业做出定义,要求企业起始年收入不低于500万人民币,且连续3年增长率不低于50%,并符合南京市新型电子信息、绿色智能汽车、高端智能装备、生物医药与节能环保新材料、四大服务业和未来产业的“4+4+1”主导产业方向。但与其他城市不同的是,南京不直接给予现金奖励,而是通过搭建平台、嫁接资源等间接手段来解决企业初创时期资源需求不对口问题,此外出台《南京市关于对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拟上市企业等进行“一企一策”激励的实施细则》做出细则指导。

2.2 商业模式:为完善生态布局,巨头带动作用加强,ATD代替BAT

巨头带动成为独角兽诞生另一大影响因素,且影响比重加强。 在当前企业生态化的趋势下,独角兽企业已经成为企业生态链的重要构成。通过自孵化或战略投资等方式,众多巨头企业开始搭建生态系统,并逐渐完善。从榜单中可以看出,大约50%的企业或多或少与阿里巴巴、百度、腾讯、京东等有关联。其中,企业估值越高,巨头对其影响力更强。从估值前十企业来看,与巨头关联程度高达100%,较去年同期增长10%。

从投资端来看,ATD(阿里巴巴、腾讯、京东)代替BAT成为投资新经济领域前三互联网巨头。 阿里巴巴及相关企业以全球124件投资事件、超1800亿人民币投资金额排为第一,投资前五行业分别为企业服务19起、电子商务17起、汽车交通16起、金融15起、人工智能10起;腾讯及相关企业全球投资超132起、总金额超900亿人民币,较阿里注重电商和金融板块,腾讯更偏好文化娱乐和游戏领域,投资前五行业分别为文娱传媒42起、游戏18起、企业服务20起、金融10起、汽车交通12起;京东更为不同,侧重例如物流等重资产领域,全年投资超50起,涉及金额超200亿人民币,投资前五行业分别为企业服务13起、电子商务7起、金融6起、金融4起、物流运输3起。 尽管侧重各有不同,回归本质,三者皆是坚持自身优势领域并以此为出发点,以数据为核心、科技为手段,逐渐完善生态布局。

从结果端来看,阿里巴巴和腾讯对独角兽带动作用更强。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腾讯共捕获30家中国独角兽,与去年持平,包括小红书、车好多、快手、猿辅导等细分领域头部企业。阿里巴巴快速提升,从第七升至第四,全年共包揽17家独角兽,包括今日头条、小猪短租、旷视科技、商汤科技等。

2.3 行业分布:互联网、高端制造和高新科技的集中地

独角兽按创新形态来分,可以分为平台生态型和技术驱动型。 平台生态型主要基于互联网来搭建平台,核心思想是依靠平台“共享”。从行业分布来看,与上期相同,文娱媒体、汽车交通和电子商务为前三行业,分别拥有25家、23家和17家,三个行业代表企业依次为估值750亿美元的今日头条、估值为450亿美元的滴滴出行、估值为30亿美元的小红书。

技术驱动型是以高新科技为主要推动力,例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从具体企业来看,高端制造、人工智能等开始出现一批优质的重点企业,例如主攻柔性屏幕的柔宇科技、主攻人工智能的商汤科技和旷视科技、主攻机器人的优必选等,且排名与估值上升幅度较大。

当平台生态型与技术驱动型相结合,将发挥更大作用。从估值变化来看,蚂蚁金服和今日头条变化最高,估值分别增长了750亿美元和450亿美元。除了依靠平台建立的大量用户基础和资本关系、选择正确赛道,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是令其保持优势的关键。且科技性能在企业运营后期更重要,估值前十企业80%以上离不开技术属性。

2.4 变现:上市变现频繁,然现实情况不达预期

中国独角兽上市频繁,香港和美国是主要选择地。 据统计,2018年全年,中国共19家独角兽实现上市,上市前估值从10亿美元到460亿美元不等,上市地点包括港交所、纽交所、纳斯达克和深交所,数量分别为8家、5家、5家、1家,总数达历史新高。尽管如此,已上市独角兽真的万事无忧了吗?对比上市前后数据来看,现实并非如此。

第一,四成企业遭遇破发。 从上市首日情况来看,因发行价格过高、市场对其前景不看好、未有突破创新、盈利模式存疑等因素,共有7家企业首日破发,破发程度最高为哔哩哔哩达14.8%。此外,除上述原因外,由于国外投资人和资本市场对国内企业文化、运营模式等存在理解差距,对比10家在美国上市的企业,破发企业数量达4家占比40%,占破发总数57.1%。

第二,市值堪忧,仅5家实现预期三连跳。 从市值来看,五成以上企业发行市值高于预计估值,其中涨幅最高为电子商务行业的拼多多,主打三四线用户群体,挖掘人口红利,发行市值为事前估值12倍。但结合目前市场来看(2018年12月31日),仅5家企业实现市值连续增长;一半以上企业市值缩水,其中触宝科技遭遇估值三连降,从预计估值15亿美元降至目前5.3亿美元,降低幅度高达64.7%。

3 挑战与建议

3.1 额待解决的三大问题:科技含量不高、企业运营持续性不强、诞生地局限

中国独角兽无论是新生数量还是上市退出数量都达历史新高,较上期,15个细分行业企业数量基本都有所增加,但随之暴露的问题也愈加明显。除了全球独角兽都需面对的、也是最重要的资本挑战(详见下篇),对比国际,尤其是美国,中国独角兽亟待面对并解决三大问题。

第一,科技含量不高。 尽管科技头部企业发展良好,然而整体高新科技和高端制造企业增长并不快,中国独角兽以互联网企业为主的格局很难撼动。从增速来看,对比上期,汽车交通和医疗健康发展最为迅速,较上期分别增长8家和7家,但是两类行业中科技含量并不高,50%以上是互联网型公司。其中,汽车交通行业受新能源造车影响,如小鹏汽车、游侠汽车、Momenta等新造车势力和自动驾驶企业大幅增长,但占汽车交通行业总数仅43.5%;医疗健康行业更甚,仅为聚焦单抗的复宏汉霖和聚焦肿瘤免疫自身免疫的天境生物两家医药研发企业。

其次,被列入重大发展项目的例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行业,虽然企业数量有所增加,占比却有所下滑,这些领域的发展速度不及独角兽整体的发展速度。例如人工智能行业共7家,较上期增加1家,占比却下滑0.35个百分点。

第二,企业运营的持续性不强。 独角兽成长快、爆发强是特点,但发展到一定规模会陷入瓶颈,突破困境可持续性发展是众多独角兽都需面对的问题。持续性包括企业品牌和文化价值维持并不断输出、高素质人才召集、企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产品或者服务更贴合用户需求、提质增效并形成盈利。然而,即使如ofo、滴滴出行等上期著名头部独角兽,在补贴退坡后,因无法深入了解消费者和时代发展需求、结合自身优势作出良好规划,早期资本充裕而提升的企业规模和估值,面对激烈竞争,很难继续维持优势。

第三,诞生地局限。 局限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二线城市的突围,另一方面是一线城市的固守。 从行业分布来看,全国50%以上的独角兽都集中在文娱媒体、汽车交通、电子商务、金融科技和医疗健康这五个行业,说明独角兽具有明显的强行业属性,其诞生需要成熟完善的产业链配套资源。尽管今年南京突破重围,其余省会城市、新一线城市发展不及预期,如何活化新经济、在城市差别的压力下培育独角兽是这些城市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此外,“北、上、杭、深”面对其余城市的挑战,需考虑如何继续维持资本环境、人才吸引、扶持优惠政策、高新科技产业规划等良好的创业氛围。

3.2 建议

因此,面对上述问题, 从独角兽企业自身出发,需要考虑运营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两方面。 运营方面,在创立初期,重视营销对企业影响,有效利用新媒体社交网络、投资人推进、峰会等来推广扩大品牌影响力。对外输出时,重视并培养自身品牌和文化,与客户建立有效的沟通和信用机制,加深了解消费者特点和需求来保持市场敏感度。企业成熟期,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来增强盈利,阶段性调整战略来优化企业业务结构,并通过人才吸引和员工培养,为企业不断输送新鲜血液。

核心竞争力方面 ,对于高新科技企业,在数字化和数据化时代,重视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强研发投入维持技术高地;对于其他类型企业,突出自身优势,通过商业模式创新、产品创新、跨界创新等多种形式区别其他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化优势。

从政府角度出发, 需以更大力度支持区域新经济发展。参考南京政府,坚持企业主导与政府支持有机结合,通过例如金融支持、人才对接、人才补贴、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以示范、精准服务等形式,帮助独角兽企业解决成长期间所遇问题和难题。建立高新园区提供优质创新环境,促进企业、高校、政府的知识、技术、人才传播流通,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相结合,促进区域新经济活跃程度。

附录:中国独角兽榜单、中国新生独角兽榜单(均按估值排序)

(文章来源:泽平宏观)

关于区块链上市首日表现和区块链上市企业排名前十名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区块链上市首日表现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