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索引链 链上区块链

皕利分享 121 0

今天给各位分享区块链索引链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链上区块链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git和区块链的区别

一、相似性

分布式

Git 确保每个代码仓库在本地保留完整的项目库,而不仅仅是自己在工作的这个分支和自己的提交历史。

同时也保留了最近这次 pull 下来后的所有快照和索引信息。

区块链上,每个节点在本地保存完整数据库,而不仅仅是自己的交易信息。

可追溯性

Git mit 链上,每个 mit 对象都包含父级对象(上一次 mit 的对象,除了第一个 mit ),对之前的记录全部可追溯。

区块链上,每个区块都包含前一个区块的索引(除了创世区块),可以追溯之前所有有效交易。

不可篡改

Git 的 mit 链中,每个对象本身在存储前都计算校验和,然后以校验和来引用。

一旦修改,校验和就会不对, 这意味着不可能在 Git 不知情时更改任何文件内容或目录内容。

Git 用以计算校验和的机制叫做 SHA-1 散列( hash,哈希)。

这是一个由 40 个十六进制字符( 0-9 和 a-f )组成字符串,基于 Git 中文件的内容或目录结构计算出来。

SHA-1 哈希看起来是这样:

24b9da6552252987aa493b52f8696cd6d3b00373

区块链中,每个区块包含上个区块 ID,本区块 ID 两个 SHA-256 散列,这两个散列都是基于区块内容计算出来。

一旦修改内容,则散列将变化,和其他节点的链不一致,最终不能加入到最长链中,因此无法真正篡改内容。

二、差异性

集体共识和中央节点意志: 1 - 区块链是基于集体共识( POW/POS)来 merge,形成最长链,最长链即为主链。

2 - 而 Git 体系里,通过仓库托管平台来进行多节点合作时,是平台项目的管理者掌握了 merge 的权力,体现的是中央节点的意志。

密码学

1 - 比特币区块链中,密码学主要用到了以下方式

在比特币区块链的整个体系中,大量使用了公开的加密算法,如 Merkle Tree 哈希数算法,椭圆曲线算法、哈希算法、对称加密算法及一些编码算法。

各种算法在比特币区块链中的作用如下:

a)哈希算法

比特币系统中使用的两个哈希函数分别是:1.SHA-256,主要用于完成 PoW (工作量证明)计算; 2.RIPEMD160,主要用于生成比特币地址。

b)Merkle 哈希树

基于哈希值的二叉树或多叉树,在计算机领域,Merkle 树大多用来进行完整性验证处理,在分布式环境下,其进行完整性验证能大量减少数据传输和计算的复杂程度。

c)椭圆曲线算法

比特币中使用基于 secp256k1 椭圆曲线数学的公钥密码学算法进行签名与验证签名,一方面可以保证用户的账户不被冒名顶替,另一方面保证用户不能否认其所签名的交易。

用私钥对交易信息签名,矿工用用户的公钥验证签名,验证通过,则交易信息记账,完成交易。

d)对称加密算法

比特币官方客户端使用 AES (对称分组密码算法)加密钱包文件,用户设置密码后,采用用户设置饿密码通过 AES 对钱包私钥进行加密,确保客户端私钥的安全。

e)Base58 编码

Base58 是比特币使用的一种独特的编码方式,主要用于产生比特币的钱包地址,其类似于古典密码学里的置换算法机制,目的是为里增加可读性,把二进制的哈希值变成了我们看到的地址“ 177rNLTxYAaXqTrrJPRsQNxvR9a1gF5P3K ”。

2 - Git:主要用了 SSH 秘钥来进行远程登录验证,用了 SHA-1 来进行代码内容校验和。

SSH 是 Secure Shell 的缩写,由 IETF 的网络工作小组( Network Working Group )所制定,是一种专为远程登录会话和其他网络服务提供安全性的协议。

利用 SSH 协议可以有效防止远程管理过程中的信息泄露问题。

SSH 传输的过程如下: (1)远程主机收到用户的登录请求,把自己的公钥发给用户。

(2)用户使用这个公钥,将登录密码加密后,发送回来。

(3)远程主机用自己的私钥,解密登录密码,如果密码正确,允许用户登录。

区块链的分类

目前区块链分为三类,其中混合区块链和私有区块链可视为:广义私有链,公共区块链 公共区块链。意味着世界上任何个人或团体都可以发送交易,交易可以由区块链有效确认,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其共识过程。公共区块链是目前最早的区块链,也是使用最广泛的区块链。每个比特币系列的虚拟数字货币都以公共的区块链为基础,世界上只有一个区块链对应这种货币。

拓展资料

1.工业区块链 行业blockchains:组内多个预选节点指定为记账员,每个区块的生成由所有预选节点共同决定(预选节点参与共识过程),其他接入节点可以参与交易,但不干扰核算过程(本质上,它是管理簿记,但它成为分布式簿记。多少预先选择的节点和如何确定每个块的簿记员成为区块链的主要风险点),其他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区块链的开放API进行有限的查询。 私人区块链 Private区块链((privateblockchains)):只有区块链的总账技术用于记账。它可以是一个公司或个人独家书面许可的区块链。这个链与其他分布式存储方案没有太大的不同。目前(2015年12月),保守的巨头(传统金融)想要尝试私有的区块链,而公共链的应用,如比特币,已经产业化,私有链的应用产品还在探索中。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一种新的应用模式。 区块链是比特币的一个重要概念。本质上,它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

2.同时,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它是一系列与加密方法相关联的数据块。每个数据块包含一批比特币网络交易信息,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防伪)并生成下一个区块。 事实上,区块链这个词并没有出现在英文原版的比特币白皮书中,而是出现在区块链中。在最早的比特币白皮书中,区块链被翻译为区块链。这是汉语“区块链”最早出现的时间。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于2019年1月10日发布《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条例》,自2019年2月15日起施行。从狭义上讲,区块链是一种按时间顺序组合数据块的链式数据结构,以及由密码学保证的防篡改和可伪造的分布式分类帐。 广义上讲,区块链技术是一种新的分布式基础设施和计算方法,它使用区块链数据结构来验证和存储数据,使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使用密码学来确保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性,采用由自动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契约对数据进行编程和操作。

区块链类型可基本分为

区块链可以分为主链、测试链。

谈起区块链的前景,人们会列举它能改变金融、现在能源、零售、文化、社交、游戏、物联网等,但区块链存在的意义就是不断地为实体经济赋能,不断地带动实体经济发展,推动数字化经济的发展,链信为这一理想,砥砺前行,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全球资管动态!领航、摩根大通正在做这两件大事

领航用区块链管理金融数据

以指数投资闻名区块链索引链的共同基金巨头领航,正使用区块链来帮助管理其金融产品的数据。

自2月以来,领航一直在使用区块链产品来管理价值1.3万亿美元基金的数据,相当于其管理的5.2万亿美元总资产的四分之一。许多金融机构一直在有限规模内测试区块链,但领航已经开始将之应用于后端平台的数百万客户帐户,并有可能是第一家将区块链作为核心服务的大型金融机构。

领航区块链实验背后的公司是Symbiont,这是一家成立6年的初创公司。领航金融技术策略团队负责人沃伦·彭宁顿表示,通过Symbiont的区块链平台Assembly,区块链可以使领航拥有一个实时同步的数据库,每当数据来源对索引进行更改时,这个数据库就会不断更新,从而不再需要手动更新或手动提取数据。

领航于2017年年中开始着手这个项目,使用不到10人的团队,花了近两年的时间才投入使用。Symbiont的软件已经完全取代了领航旧的手动数据更新系统。彭宁顿说,Symbiont的软件为领航节省了时间,但这不是主要目标。这更像是一项研发投资,它的实际部署真正改善了管理基金的方式。

从技术上讲,即时更新共享数据库方法很多,并非区块链技术专有。但是区块链架构可以增加参与方的信任。区块链作为一个独立的第三方,Symbiont不拥有计算机网络上的信息,这些信息由参与共享区块链的组织所有。简而言之,区块链减少了基金公司对单一数据和服务商的的依赖。

目前,还只有领航、Symbiont和数据来源商能够访问索引数据区块链。但Symbiont董事总经理帕尼克表示,其他6家资产管理公司也在运行该软件的测试版本,。据悉,领航还没有准备使用区块链来取代高风险的资金交易流程,比如清算交易,但公司表示并不排除未来使用区块链的可能性。

摩根大通采用全新股票自动化交易平台

摩根大通表示,正在采用一个全新的全球股票自动化交易平台,加速公司内部的自动化变革。

该自动化变易平台是今年早些时候开发的,目前正在该行资产管理部门推行,并计划在3年内完成全部部署。该公司表示,他们是资管行业中第一个使用该技术的。

据了解,这一智能交易平台有三大功能区块链索引链:平台根据基金经理持有的股票自动生成警报,基金经理会在手机上收到有关市场或价格变动的通知;更重要的是,该平台能够自动监控、读取、记录和响应报价请求;该平台还会以较低的成本快速执行一篮子股票的买卖交易。

摩根大通表示,该自动交易平台有潜力降低股票交易成本,并降低交易风险,未来该平台还会与基金经理进行更多有机整合。该项目只是该公司114亿美元年度技术支出的众多项目之一。

自动化已经被视为交易行业的未来,并威胁着成千上万的工作岗位。去年,花旗集团警告称,由于自动化,未来5年约有2万名员工可能失业。

但摩根大通资产管理欧洲股票交易主管尼尔·约瑟夫表示,这更多的是一种转向技术的策略,而不是彻底削减交易岗位,这家美国最大的银行仍在寻找顶尖人才。

约瑟夫表示,公司净增加了员工数量,且越来越多地从谷歌和微软等公司招聘技术人员。近年来,摩根大通的资产管理团队接受了更多的编程语言和机器学习培训。他指出,与10年前相比,交易平台与人工的整合程度要高得多,交易正变得更加灵活和高效。

Chinafundnews

万水千山总是情,点个 “好看” 行不行区块链索引链!!!

区块链 --- 共识算法

PoW算法是一种防止分布式服务资源被滥用、拒绝服务攻击的机制。它要求节点进行适量消耗时间和资源的复杂运算,并且其运算结果能被其他节点快速验算,以耗用时间、能源做担保,以确保服务与资源被真正的需求所使用。

PoW算法中最基本的技术原理是使用哈希算法。假设求哈希值Hash(r),若原始数据为r(raw),则运算结果为R(Result)。

R = Hash(r)

哈希函数Hash()的特性是,对于任意输入值r,得出结果R,并且无法从R反推回r。当输入的原始数据r变动1比特时,其结果R值完全改变。在比特币的PoW算法中,引入算法难度d和随机值n,得到以下公式:

Rd = Hash(r+n)

该公式要求在填入随机值n的情况下,计算结果Rd的前d字节必须为0。由于哈希函数结果的未知性,每个矿工都要做大量运算之后,才能得出正确结果,而算出结果广播给全网之后,其他节点只需要进行一次哈希运算即可校验。PoW算法就是采用这种方式让计算消耗资源,而校验仅需一次。

 

PoS算法要求节点验证者必须质押一定的资金才有挖矿打包资格,并且区域链系统在选定打包节点时使用随机的方式,当节点质押的资金越多时,其被选定打包区块的概率越大。

POS模式下,每个币每天产生1币龄,比如你持有100个币,总共持有了30天,那么,此时你的币龄就为3000。这个时候,如果你验证了一个POS区块,你的币龄就会被清空为0,同时从区块中获得相对应的数字货币利息。

节点通过PoS算法出块的过程如下:普通的节点要成为出块节点,首先要进行资产的质押,当轮到自己出块时,打包区块,然后向全网广播,其他验证节点将会校验区块的合法性。

 

DPoS算法和PoS算法相似,也采用股份和权益质押。

但不同的是,DPoS算法采用委托质押的方式,类似于用全民选举代表的方式选出N个超级节点记账出块。

选民把自己的选票投给某个节点,如果某个节点当选记账节点,那么该记账节点往往在获取出块奖励后,可以采用任意方式来回报自己的选民。

这N个记账节点将轮流出块,并且节点之间相互监督,如果其作恶,那么会被扣除质押金。

通过信任少量的诚信节点,可以去除区块签名过程中不必要的步骤,提高了交易的速度。

 

拜占庭问题:

拜占庭是古代东罗马帝国的首都,为了防御在每块封地都驻扎一支由单个将军带领的军队,将军之间只能靠信差传递消息。在战争时,所有将军必须达成共识,决定是否共同开战。

但是,在军队内可能有叛徒,这些人将影响将军们达成共识。拜占庭将军问题是指在已知有将军是叛徒的情况下,剩余的将军如何达成一致决策的问题。

BFT:

BFT即拜占庭容错,拜占庭容错技术是一类分布式计算领域的容错技术。拜占庭假设是对现实世界的模型化,由于硬件错误、网络拥塞或中断以及遭到恶意攻击等原因,计算机和网络可能出现不可预料的行为。拜占庭容错技术被设计用来处理这些异常行为,并满足所要解决的问题的规范要求。

拜占庭容错系统 :

发生故障的节点被称为 拜占庭节点 ,而正常的节点即为 非拜占庭节点 。

假设分布式系统拥有n台节点,并假设整个系统拜占庭节点不超过m台(n ≥ 3m + 1),拜占庭容错系统需要满足如下两个条件:

另外,拜占庭容错系统需要达成如下两个指标:

PBFT即实用拜占庭容错算法,解决了原始拜占庭容错算法效率不高的问题,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O(n^2),使得在实际系统应用中可以解决拜占庭容错问题

 

PBFT是一种状态机副本复制算法,所有的副本在一个视图(view)轮换的过程中操作,主节点通过视图编号以及节点数集合来确定,即:主节点 p = v mod |R|。v:视图编号,|R|节点个数,p:主节点编号。

PBFT算法的共识过程如下:客户端(Client)发起消息请求(request),并广播转发至每一个副本节点(Replica),由其中一个主节点(Leader)发起提案消息pre-prepare,并广播。其他节点获取原始消息,在校验完成后发送prepare消息。每个节点收到2f+1个prepare消息,即认为已经准备完毕,并发送commit消息。当节点收到2f+1个commit消息,客户端收到f+1个相同的reply消息时,说明客户端发起的请求已经达成全网共识。

具体流程如下 :

客户端c向主节点p发送REQUEST, o, t, c请求。o: 请求的具体操作,t: 请求时客户端追加的时间戳,c:客户端标识。REQUEST: 包含消息内容m,以及消息摘要d(m)。客户端对请求进行签名。

主节点收到客户端的请求,需要进行以下交验:

a. 客户端请求消息签名是否正确。

非法请求丢弃。正确请求,分配一个编号n,编号n主要用于对客户端的请求进行排序。然后广播一条PRE-PREPARE, v, n, d, m消息给其他副本节点。v:视图编号,d客户端消息摘要,m消息内容。PRE-PREPARE, v, n, d进行主节点签名。n是要在某一个范围区间内的[h, H],具体原因参见 垃圾回收 章节。

副本节点i收到主节点的PRE-PREPARE消息,需要进行以下交验:

a. 主节点PRE-PREPARE消息签名是否正确。

b. 当前副本节点是否已经收到了一条在同一v下并且编号也是n,但是签名不同的PRE-PREPARE信息。

c. d与m的摘要是否一致。

d. n是否在区间[h, H]内。

非法请求丢弃。正确请求,副本节点i向其他节点包括主节点发送一条PREPARE, v, n, d, i消息, v, n, d, m与上述PRE-PREPARE消息内容相同,i是当前副本节点编号。PREPARE, v, n, d, i进行副本节点i的签名。记录PRE-PREPARE和PREPARE消息到log中,用于View Change过程中恢复未完成的请求操作。

主节点和副本节点收到PREPARE消息,需要进行以下交验:

a. 副本节点PREPARE消息签名是否正确。

b. 当前副本节点是否已经收到了同一视图v下的n。

c. n是否在区间[h, H]内。

d. d是否和当前已收到PRE-PPREPARE中的d相同

非法请求丢弃。如果副本节点i收到了2f+1个验证通过的PREPARE消息,则向其他节点包括主节点发送一条COMMIT, v, n, d, i消息,v, n, d, i与上述PREPARE消息内容相同。COMMIT, v, n, d, i进行副本节点i的签名。记录COMMIT消息到日志中,用于View Change过程中恢复未完成的请求操作。记录其他副本节点发送的PREPARE消息到log中。

主节点和副本节点收到COMMIT消息,需要进行以下交验:

a. 副本节点COMMIT消息签名是否正确。

b. 当前副本节点是否已经收到了同一视图v下的n。

c. d与m的摘要是否一致。

d. n是否在区间[h, H]内。

非法请求丢弃。如果副本节点i收到了2f+1个验证通过的COMMIT消息,说明当前网络中的大部分节点已经达成共识,运行客户端的请求操作o,并返回REPLY, v, t, c, i, r给客户端,r:是请求操作结果,客户端如果收到f+1个相同的REPLY消息,说明客户端发起的请求已经达成全网共识,否则客户端需要判断是否重新发送请求给主节点。记录其他副本节点发送的COMMIT消息到log中。

 

如果主节点作恶,它可能会给不同的请求编上相同的序号,或者不去分配序号,或者让相邻的序号不连续。备份节点应当有职责来主动检查这些序号的合法性。

如果主节点掉线或者作恶不广播客户端的请求,客户端设置超时机制,超时的话,向所有副本节点广播请求消息。副本节点检测出主节点作恶或者下线,发起View Change协议。

View Change协议 :

副本节点向其他节点广播VIEW-CHANGE, v+1, n, C , P , i消息。n是最新的stable checkpoint的编号, C 是 2f+1验证过的CheckPoint消息集合, P 是当前副本节点未完成的请求的PRE-PREPARE和PREPARE消息集合。

当主节点p = v + 1 mod |R|收到 2f 个有效的VIEW-CHANGE消息后,向其他节点广播NEW-VIEW, v+1, V , O 消息。 V 是有效的VIEW-CHANGE消息集合。 O 是主节点重新发起的未经完成的PRE-PREPARE消息集合。PRE-PREPARE消息集合的选取规则:

副本节点收到主节点的NEW-VIEW消息,验证有效性,有效的话,进入v+1状态,并且开始 O 中的PRE-PREPARE消息处理流程。

 

在上述算法流程中,为了确保在View Change的过程中,能够恢复先前的请求,每一个副本节点都记录一些消息到本地的log中,当执行请求后副本节点需要把之前该请求的记录消息清除掉。

最简单的做法是在Reply消息后,再执行一次当前状态的共识同步,这样做的成本比较高,因此可以在执行完多条请求K(例如:100条)后执行一次状态同步。这个状态同步消息就是CheckPoint消息。

副本节点i发送CheckPoint, n, d, i给其他节点,n是当前节点所保留的最后一个视图请求编号,d是对当前状态的一个摘要,该CheckPoint消息记录到log中。如果副本节点i收到了2f+1个验证过的CheckPoint消息,则清除先前日志中的消息,并以n作为当前一个stable checkpoint。

这是理想情况,实际上当副本节点i向其他节点发出CheckPoint消息后,其他节点还没有完成K条请求,所以不会立即对i的请求作出响应,它还会按照自己的节奏,向前行进,但此时发出的CheckPoint并未形成stable。

为了防止i的处理请求过快,设置一个上文提到的 高低水位区间[h, H] 来解决这个问题。低水位h等于上一个stable checkpoint的编号,高水位H = h + L,其中L是我们指定的数值,等于checkpoint周期处理请求数K的整数倍,可以设置为L = 2K。当副本节点i处理请求超过高水位H时,此时就会停止脚步,等待stable checkpoint发生变化,再继续前进。

 

在区块链场景中,一般适合于对强一致性有要求的私有链和联盟链场景。例如,在IBM主导的区块链超级账本项目中,PBFT是一个可选的共识协议。在Hyperledger的Fabric项目中,共识模块被设计成可插拔的模块,支持像PBFT、Raft等共识算法。

 

 

Raft基于领导者驱动的共识模型,其中将选举一位杰出的领导者(Leader),而该Leader将完全负责管理集群,Leader负责管理Raft集群的所有节点之间的复制日志。

 

下图中,将在启动过程中选择集群的Leader(S1),并为来自客户端的所有命令/请求提供服务。 Raft集群中的所有节点都维护一个分布式日志(复制日志)以存储和提交由客户端发出的命令(日志条目)。 Leader接受来自客户端的日志条目,并在Raft集群中的所有关注者(S2,S3,S4,S5)之间复制它们。

在Raft集群中,需要满足最少数量的节点才能提供预期的级别共识保证, 这也称为法定人数。 在Raft集群中执行操作所需的最少投票数为 (N / 2 +1) ,其中N是组中成员总数,即 投票至少超过一半 ,这也就是为什么集群节点通常为奇数的原因。 因此,在上面的示例中,我们至少需要3个节点才能具有共识保证。

如果法定仲裁节点由于任何原因不可用,也就是投票没有超过半数,则此次协商没有达成一致,并且无法提交新日志。

 

数据存储:Tidb/TiKV

日志:阿里巴巴的 DLedger

服务发现:Consul etcd

集群调度:HashiCorp Nomad

 

只能容纳故障节点(CFT),不容纳作恶节点

顺序投票,只能串行apply,因此高并发场景下性能差

 

Raft通过解决围绕Leader选举的三个主要子问题,管理分布式日志和算法的安全性功能来解决分布式共识问题。

当我们启动一个新的Raft集群或某个领导者不可用时,将通过集群中所有成员节点之间协商来选举一个新的领导者。 因此,在给定的实例中,Raft集群的节点可以处于以下任何状态: 追随者(Follower),候选人(Candidate)或领导者(Leader)。

系统刚开始启动的时候,所有节点都是follower,在一段时间内如果它们没有收到Leader的心跳信号,follower就会转化为Candidate;

如果某个Candidate节点收到大多数节点的票,则这个Candidate就可以转化为Leader,其余的Candidate节点都会回到Follower状态;

一旦一个Leader发现系统中存在一个Leader节点比自己拥有更高的任期(Term),它就会转换为Follower。

Raft使用基于心跳的RPC机制来检测何时开始新的选举。 在正常期间, Leader 会定期向所有可用的 Follower 发送心跳消息(实际中可能把日志和心跳一起发过去)。 因此,其他节点以 Follower 状态启动,只要它从当前 Leader 那里收到周期性的心跳,就一直保持在 Follower 状态。

当 Follower 达到其超时时间时,它将通过以下方式启动选举程序:

根据 Candidate 从集群中其他节点收到的响应,可以得出选举的三个结果。

共识算法的实现一般是基于复制状态机(Replicated state machines),何为 复制状态机 :

简单来说: 相同的初识状态 + 相同的输入 = 相同的结束状态 。不同节点要以相同且确定性的函数来处理输入,而不要引入一下不确定的值,比如本地时间等。使用replicated log是一个很不错的注意,log具有持久化、保序的特点,是大多数分布式系统的基石。

有了Leader之后,客户端所有并发的请求可以在Leader这边形成一个有序的日志(状态)序列,以此来表示这些请求的先后处理顺序。Leader然后将自己的日志序列发送Follower,保持整个系统的全局一致性。注意并不是强一致性,而是 最终一致性 。

日志由有序编号(log index)的日志条目组成。每个日志条目包含它被创建时的任期号(term),和日志中包含的数据组成,日志包含的数据可以为任何类型,从简单类型到区块链的区块。每个日志条目可以用[ term, index, data]序列对表示,其中term表示任期, index表示索引号,data表示日志数据。

Leader 尝试在集群中的大多数节点上执行复制命令。 如果复制成功,则将命令提交给集群,并将响应发送回客户端。类似两阶段提交(2PC),不过与2PC的区别在于,leader只需要超过一半节点同意(处于工作状态)即可。

leader 、 follower 都可能crash,那么 follower 维护的日志与 leader 相比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当出现了leader与follower不一致的情况,leader强制follower复制自己的log, Leader会从后往前试 ,每次AppendEntries失败后尝试前一个日志条目(递减nextIndex值), 直到成功找到每个Follower的日志一致位置点(基于上述的两条保证),然后向后逐条覆盖Followers在该位置之后的条目 。所以丢失的或者多出来的条目可能会持续多个任期。

 

要求候选人的日志至少与其他节点一样最新。如果不是,则跟随者节点将不投票给候选者。

意味着每个提交的条目都必须存在于这些服务器中的至少一个中。如果候选人的日志至少与该多数日志中的其他日志一样最新,则它将保存所有已提交的条目,避免了日志回滚事件的发生。

即任一任期内最多一个leader被选出。这一点非常重要,在一个复制集中任何时刻只能有一个leader。系统中同时有多余一个leader,被称之为脑裂(brain split),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会导致数据的覆盖丢失。在raft中,两点保证了这个属性:

因此, 某一任期内一定只有一个leader 。

 

当集群中节点的状态发生变化(集群配置发生变化)时,系统容易受到系统故障。 因此,为防止这种情况,Raft使用了一种称为两阶段的方法来更改集群成员身份。 因此,在这种方法中,集群在实现新的成员身份配置之前首先更改为中间状态(称为联合共识)。 联合共识使系统即使在配置之间进行转换时也可用于响应客户端请求,它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分布式系统的可用性。

Web 3.0大潮即将来临,都有哪些值得重新审视的机会?

寄语:思路决定财力。思想决定命运!

一级市场主力社群,海内外一级市场优质项目首发站。四方研究院一级KOL,擅长行情分析、山寨币精准埋伏、聚焦NFT、SOL生态 、GameFi、元宇宙等时下热点。社区仅为高质量币友提供交流平台。欢迎与麦克一起交流探讨

什么才是真正的Web 3.0概念

在区块链技术刚刚开始发展的前几年就有人提出, Web 3.0 时代将是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而Web 3.0也就代表着互联网与公众生活的融合,会成为互联网发展的新阶段。而加密货币行业则对于Web 3.0赋予了更高的期待。

在传统互联网角度,从最初的网站单方面输出信息给用户到后来的网络与人互动,互联网的发展逐步在按着更加民主以及以用户为主旨的方向而进步着。而到Web 3.0时代,人将会成为互联网的主要控制者,每个人都有参与权,不在是以网络背后的中心集权来输出或者被动互动。而这也意味着用户需要将自己大量的信息提供给人工智能,以便提高AI的各方面服务水平,更好以人为本,做出个性化的推荐服务。

Web 3.0的真正概念难道仅是如此吗?非也。

作为互联网 科技 技术前沿的加密货币行业里,传统人脑海所构想的Web 3.0面临很多漏洞和问题。例如用户的数据隐私泄露,权利、身份等等这些都是传统Web 3.0所面临的痛点。而在加密行业,Web 3.0则是一个全新的范式,可以真正的去颠覆当今互联网巨头垄断的场面,保护每一个互联网用户的权利。

得益于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储存、去中心化、信息加密、数据权益通证化等特点,Web 3.0是基于去中心化运行,成功解决了客户端到数据结构的隐患。而基于数据权益通证化的区块链技术也使得用户数据的隐私得到很好的保护。除此之外,Web 3.0网络中的各个节点,都共同记载着之前发展1所有事件、用户交互,并基于此设计了共识协议,可以随时随地为用户提供参考。

最重要的是,区块链技术为Web 3.0提供了一个通用状态层,管理一组全网唯一的状态。基于通用状态层可以非常方便的进行价值结算和转移,经济发展和现代金融的核心就是实现简单高效的价值转移,Web 3.0也将为金融服务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的Web 3.0生态布局主要可分为三层:协议层、应用层以及网络基础层。在协议层共分为链上和链下两部分,链下包含分布式储存协议以及隐私计算协议,链上包含去信任交互协议平台和数据分布协议。

在应用层方面,Web 3.0涵盖范围甚广,包括金融、 游戏 、身份、协作、社交等多个方面。而在网络基础层,Web 3.0目前仅分为两类,P2P对等网络层以及跨平台语言。在这些分类里面,去中心化计算以及存储一直被视为Web 3.0数字经济时代的两大基石,都曾在市场上掀起热潮。

但实际上,随着Web 3.0概念逐步开始清晰,隐私计算、安全信息传输以及隐私信息存储等领域也逐步开始加强和完善,成为新一代的潜力项目赛道。

另外,在Facebook创造的元宇宙热潮下,Web 3.0又迎来了新的赛道布局。众所周知,在元宇宙的助推下,专注于该领域的加密货币项目价格大幅上涨。很多项目在几天内估价上涨了10倍之多,圈外知名人士纷纷表示进军元宇宙。但从本质来看,元宇宙热潮的背后,是以Web 3.0领头的一众新趋势的来袭。

Chainlink

代币:LINK

总供应量:10亿

Chainlink是一个最广泛的去中心化预言机网络,为运行在各种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提供这种急需的信息流。它的目标是使智能合约成为一个更强大的工具,每个预言机网络都能独立提供许多预言机服务,使它们能够利用从外部来源收集的动态数据输入。

Chainlink不仅是一个预言机网络,还是一个生态系统,其中包含许多并行的去中心化预言机网络,例如,去中心化金融,货币市场,去中心化的稳定币,算法稳定币,通证化投资组合管理,链上储备金证明,自动化的资产管理,流动性挖矿,杠杆化流动性挖矿,跨链流动性挖矿,去中心化交易所,自动做市商,权益质押,清算等等。

作为预言机领域内的龙头项目,Chainlink平台已与许多明星项目和数据公司达成合作,其平台内的可信节点数超过100家。Chainlink 为谷歌、甲骨文和 SWIFT 等大型企业以及Polkadot 与 Substrate、Synthetix、Loopring、Aave、OpenLaw 和 Conflux 等领先智能合约开发团队提供了安全可靠的预言机服务。

Filecoin

代币:FIL

总供应量:20亿

Filecoin是一个存储文件的对等网络,具有内置的经济激励机制,可确保随着时间的推移可靠地存储文件。在Filecoin中,文件存储和检索交易是需要在公开市场上协商的,任何人都可以在不需要许可的情况下加入Filecoin网络。运行矿工仅需要Internet连接和备用磁盘空间,即可参与进Filecoin网络中,通过降低准入门槛,Filecoin可以打造一个真正去中心化的互联网。

Basic Attention Token

代币:BAT

总供应量:15亿

Brave使用ANONIZE算法,能统计用户行为,比如点击什么链接最多,或在哪个网站停留时间最久。这些行为都可以使用“注意力”这个单位量化,具体方式就是在浏览器中嵌入区块链账本系统,而这个系统流通的代币就是BAT(注意力币)。

简单说,整合了BAT代币的Brave浏览器,会让商家、网站主和用户间保持良好的正反馈关系。平时Brave用户观看广告或优质内容时,因为花费了注意力,会获得BAT代币的奖励;而网站主凭借广告和优质内容成功吸引了用户的注意力,系统也会对其进行奖励。用户和网站主获得的BAT代币都来自商家的广告费用投入。

Theta

代币:THETA、TFUEL

总供应量:10亿(THETA)

Theta是世界上第一个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流媒体和视频点播缺点的去中心化视频网络。Theta使用点对点网状网络,任何个人电脑、移动设备或智能电视上的任何人都可以自愿使用他们的空闲带宽和计算将视频转发给其他用户,并为他们的贡献获得代币奖励。

当前,Theta TV是Theta Network上的领先应用程序,拥有数百万用户。Theta TV与Twitch类似,两者都是直播平台,但Theta TV上的用户可以通过将流转播给其他人同时获得奖励。此外,三星VR、Pandora和MGM正在与Theta合作使用该网络。为了解决扩展限制,Theta团队构建了一个面向资源的小额支付池,以提高吞吐量并减少链上交易。小额支付池是一个链下池,任何用户都可以从中提款,同时可以防止双花。

THETA可用于质押以及作为验证者或守护者节点来保护网络。THETA质押者从所产生的所有 TFUEL中获得一定比例的收益。TFUEL是Theta Network的“gas燃料”,即它为链上操作提供动力,例如支付给节点以共享视频流媒体或执行智能合约。TFUEL的成本由利用Theta Network 的平台承担,因此最终用户无需购买任何TFUEL代币。

BitTorrent

代币:BTT

总供应量:990,000,000,000

BitTorrent协议由Bram Cohen和David Harrison于2001年首次推出。它是点对点文件共享系统的首批实现之一,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拥有超过10亿用户。2019 年,他们在Tron区块链上推出了BitTorrent代币BTT作为TRC-10代币。第一个应用程序是激励更快的下载速度并让人们在网络上共享文件。BitTorrent打算创建一个基于代币的经济,专注于现有BitTorrent网络上的网络、带宽和存储资源。

2018年7月24日,波场基金会完成了对BitTorrent及其所有产品的收购。BitTorrent代币作为TRC-10代币在Tron区块链上启动。他们于2018年11月1日完成了私人销售,并于2019年1月28日完成了公开销售。

Stacks

代币:STX

初始供应量:1,320,000,000(会增发)

Stacks是一个去中心化应用程序的新互联网,配备了一整套开源开发工具来构建和引导去中心化的应用程序和协议生态系统,用户拥有自己的数据,浏览器就开始所需的一切,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想要去做成区块链的Google。其中架构分为三层:区块链底层——对等网络——数据层。

Stacks原有的PoB共识机制旨在燃烧BTC(即发送比特币到特定的废弃地址)获取Stacks原生代币STX收益,虽然也是基于BTC网络安全性的应用,但对BTC并不友好。PoB的缺点在于对比特币社区的伤害,燃烧的比特币相当于永久销毁。

2021年1月,Stacks推出Stacks 2.0网络,使用全新的传输证明共识PoX,不再燃烧BTC,而是将矿工本应用来燃烧的BTC转到STX持币者手中,让网络中参与共识的矿工和持币者双方均能获益。

Helium

代币:HNT

总供应量:240,000,000

Helium由Shawn Fanning、Amir Haleem和Sean Carey于2013年创立,是一个去中心化、开放的无线网络,建立在物理世界的新区块链上,旨在为支持LoRaWAN标准的物联网设备提供开放、大范围的全球无线网络覆盖。它依赖于一种称为覆盖证明的新型工作,以及一种新的共识算法(基于 HoneyBadger BFT)。

Helium通过激励措施促使矿工部署热点,实现无线网络覆盖,为物联网设备提供低功耗广覆盖的无线网络。传统利用蜂窝通信网络的物联网设备功耗大、成本高,Helium低功耗的特点具有不错的优势。

Arweave

代币:AR

总供应量:6600 万

Arweave 是一种建立在blockweave技术之上的数据存储协议。相比于Fil,Arweave的特点是一次付,永久存储。任何人都可以在Arweave上提供存储空间或者存储数据,完全地实现去中心化。Solana上大量的NFT数据,都保存在Arweave上,Solana生态的火热也带动了近期Ar价格的一波上涨。

Arweaver区块链上的交易就是文件读写的交易和文件本身。它还有一个创新就是每次对外发布新区块时只用给出一个类似区块头的哈希值和交易发生的钱包地址列表,然后每个节点通过这个列表从自己的交易池里把交易找出来验证,如果跟哈希值一致,就验证成功。它可以将区块写入自己的本地数据库。各个节点都可以跟相邻节点分享文件,并对相邻节点的表现进行评分。

storj

代币:STORJ

总供应量:500,000,000

storj是一个基于以太坊的去中心化分布式云存储平台,STORJ将文件加密,把文件分解成加密数据块。用户可以在 Storj 平台上使用其平台通证 STORJ 购买存储服务,也可以提供闲置的存储空间并获得 STORJ 通证回报。相对于中心化的云存储服务,这种分布式的云存储能够给用户提供更高的安全性、隐私性,并通过利用闲置的存储资源,提供更便宜的价格。

在Storj生态中主要有三类角色:用户端、节点和卫星。Storj的卫星连接着用户端和节点。当用户端需要上传文件时,卫星便会帮助用户端寻找上传速度最快的节点,同时记录用户端和节点的支出和收益。同时上传的数据是加密的,只有所有者才有密钥,所以其他人无法解密数据。

The Graph

代币:GRT

总供应量:100 亿

The Graph是用于从区块链索引和查询数据的协议,它的宗旨是赋能完全由公共基础架构所驱动的互联网应用。全栈去中心化让应用具备应对商业失败和寻租的能力,同时带来前所未有的互操作性。用户和开发者都清楚知晓他们投入时间和资金打造的软件不会凭空消失。

The Graph 开发人员使用称为子图的开放API构建应用程序,以轻松访问由节点运营商网络索引的链上数据。子图是开源的,因此任何人都可以使用API来构建去中心化的应用程序。许多以太坊应用程序已经构建了子图并在今天使用它们,包括:Audius、Uniswap、Opyn、ENS、DAOstack、Synthetix、Moloch 等。

The Graph网络是Web3的核心基础架构,为去中心化应用提供用户级体验的必要组件,对Web3的查询层和API层进行了去中心化,消除了DApp开发者目前面临的“到底是开发一个高性能应用,还是开发一个完全去中心化的应用”的难题。

区块链索引链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链上区块链、区块链索引链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 #区块链索引链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