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里的pow 区块链里的LP是什么意思

皕利分享 307 0

今天给各位分享区块链里的pow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区块链里的LP是什么意思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在公链项目早期,为什么PoW是一个更好选择?

在传统的互联网公司或金融机构中,如果一家公司,在一年之内,被委托的交易结算的总量为万亿美元的话,这家公司要么拥有可靠的技术和雄厚的资本,要么就是其它大公司及政府为其信用来做背书。而比特币却在没有政府或公司背书的情况下,在过去一年内支持了相当于一万亿美元的交易。这是因为比特币的工作量证明(PoW)机制确保了全世界的比特币矿工以点对点的方式去分布式地维护账本,且保证了其正确性和不可篡改性。

实际上,PoW 协议并不完美,它在运行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来计算哈希函数的结果,以保护区块链系统不被攻击。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种“无用的能源消耗”。为了避免这种消耗,股权证明协议(PoS)便作为替代方案被提出。包括以太坊在内的几个著名的项目也开始探索股权证明协议(PoS), 甚至有人认为,PoS协议在未来将完全取代PoW协议。

但是,在对PoS 协议进行了深入的技术剖析之后,我们会发现:在一个公链项目的早期阶段,PoS 协议会带来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在PoW协议下是可以避免。首先,使用PoS协议启动主网的公链项目,会不可避免地存在共识中心化的问题,因为主网上线的时候股权分布往往是相对集中的。此外,纯 PoS 协议还面临着远程攻击(Long Range attack)的威胁。最严重的远程攻击会导致新加入的节点必须信任一些中心化的网站给出的信息,而这会导致 PoS 公链成为一个本质上中心化的网络。去使用PoW协议启动主网的区块链则可以实现分散的共识,从而避免这些问题。当PoW公链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股权分布相对分散以后,还可以选择PoW/PoS复合机制。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误以为比特币的扩容问题是PoW机制的局限性造成的。我们经常在媒体网站或白皮书中看到这样的句子,“比特币因为使用了PoW机制,所以只能处理每秒3-7笔交易”。而事实上,经过适当的设计,例如,GHOST, Conflux 这样的PoW算法可以显著提高出块效率,达到每秒处理数千笔交易,且每笔交易都能得到全网节点的验证。

PoW v.s. PoS:如何确定投票权

关于PoW和PoS之间的主要区别,就是在于如何确定区块链共识中的投票权。 在PoW中,系统中的投票权与节点的计算能力成正比。每秒可以计算哈希函数次数越多,节点就越有可能赢得区块链中下一个区块的出块权。而在PoS中,系统的投票权与持有的股权比例成正比。节点拥有资金越多,能为确定的下一个区块投的票数就越多。

在公链早期阶段,股权中心化将导致共识中心化

对于一个公有链来说,其上线初期往往是股权最集中的时候。在主网上线伊始,创始块中分配的币绝大多数属于项目方和私募投资人,而这些人的数量往往非常有限。对于PoW共识机制,初始股权的集中不会带来安全性问题,因为它的出块和安全性不依赖于股权持有的分散,而是依赖于算力的分散。对于使用反 ASIC 矿机的挖矿算法的公有链来说,任何人只要拥有显卡和网络就可以成为矿工,这有助于促进更多人参与挖矿,实现早期算力的分散。只要超过50%的算力来自于诚实的矿工,区块链中的交易就是安全不可逆转的。

然而,在PoS共识机制下,股权集中会导致共识协议的参与者集中。区块链的出块权只能由少数在创世块中拥有股权的玩家决定。如果这些人合谋对区块链进行攻击,则完全可以成功的实现双花攻击(Double spending attack). 尽管开发者和投资人出于利益考虑不会进行这样的攻击来摧毁他们自己的公链,但PoS公链也无可避免的在主网上线后就被这些人垄断和支配。更糟的是,如果出块可以获得大量奖励和交易费用,这些垄断者就会将大量股权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里,使得PoS公链成为一个本质上由巨头控制的网络。

我们不要忘了,区块链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是去中心化的共识协议,保证了区块链系统中每笔交易的正确性、不可篡改性。如果共识协议无法保证参与者的分散,区块链就无法做到无需信任的安全性,那么区块链和传统的分布式系统相比就没有任何优势了,甚至传统的分布式系统能做得更经济更高效。因此,公链项目在早期使用PoW, 是避免共识中心化,保护区块链核心价值的明智选择。

“长程攻击”与“主观依赖”问题

在一个公有链中,一个攻击者如果拥有当下足够多的算力或股权,无疑是可以打破公有链安全性完成攻击的。但是在PoS 公链中,如果攻击者获得了一些账户的私钥,这些私钥在历史上某一时刻控制了超过51%的股权,也可以完成攻击,这种攻击的方式被称为长程攻击(Long Range Attack)。

在长程攻击中,攻击者首先获得一些私钥,只要这些私钥在历史上曾经获得了足够多的股权,便可以从这一时刻开始分叉进行51% 攻击,制造一条分叉链出来。而 PoS 的出块不需要进行工作量证明,攻击者可以短时间内让重写历史的分叉链追赶上原本的主链,从而造成PoS链的分叉和防篡改性被打破。

攻击者能够取得这些私钥不是天方夜谭。如果PoS公链的早期投资人在二级市场将持有的代币卖掉后,将账户私钥卖给攻击者,攻击者就可以从创世块进行长链攻击,从而可以打破一个链的安全性。如果一些投资者追求短期收益而非价值投资,攻击者从他们手里获得私钥就成为了一个可能的事情。

而为了应对长程攻击,则有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被提出:例如使用密钥演化算法更新密钥,以避免密钥被盗。但是如果早期投资者一开始就决定通过出售私钥获利,那么他完全可以保留密钥种子以绕开这一限制。还有一些解决方案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如果攻击者挖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链,长期在系统中运行的节点或许有能力探测出这种异常。但是,这些方案依然存在如下问题:

PoS 长程攻击造成的分叉与 PoW 的分叉有所不同。PoW 的分叉链难以获得比特币全网算力,比特币矿工很容易从总算力中辨别谁是真正的比特币。鉴于PoS共识协议在实际运行时,绝大多数股权持有者只是区块链的使用者,并不会一直运行一台服务器。攻击者只要在一个历史节点拥有了相当与PoS实际参与者的股权比例,就可以制造出一条难以辨别的分叉链出来。配合女巫攻击(Sybil Attack),攻击者可以从区块历史和节点数量上都获得和被攻击主链接近的水平,令新加入的节点无法区分,只能通过人工指定的方式选择。这样新参与者必须咨询受信任节点来安全地加入系统,这一问题被称为“主观依赖”(Weak Subjectivity)

无利害攻击

无利害攻击(Nothing at Stake)是另一种PoS攻击方式。当一个 PoS 链因为网络延迟、长程攻击或其他原因出现分叉时,PoS 矿工可以选择在两个分叉的链上同时出块,以获取最大收益。而这违反了共识协议。

在PoW 链中,如果一个矿工想同时在多个分叉上挖矿,就必须将自己的算力分散在多个分叉上,所有分叉上分配的算力总和不会超过矿工拥有的总算力。对于多数矿工而言,将自己的全部算力投入到协议指定的链上是最优的选择。

然而,在PoS 多个分叉上同时出块所带来的额外成本可以忽略不计,而选择同时出块可以保证无论哪一条分叉链最终胜出都可获得收益。如果矿工遵守共识协议,只在协议指定的链上挖矿。一旦这个链被丢弃,矿工将会失去挖矿奖励。只追求挖矿收益最大化的矿工会在两边同时参与,不惜因此打破协议——这会导致链长时间维持分叉的状态。

与长程攻击不同,精巧的激励机制设计可以避免这一攻击。但无利害攻击依然表明让PoS链正确地运行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总结

虽然PoS 具有节省能源等优势,从而很多项目表示将采用PoS。但我们在分析区块链安全性假设后发现,避免了计算“无用的哈希”之后会引入很多攻击情形,而且目前没有很完美的解决方案。诚然PoS有能源效率的优势,但也带来了很多安全性威胁。在PoS很好地解决这些威胁之前,PoW消耗的能源,就像和平时期国家军队用掉的军费一样,阻挡了很多潜在的威胁。最重要的是,其中许多威胁在区块链项目早期显得尤其致命。这也是我们为什么相信新的公链项目应该从PoW开始。

区块链共识机制之一:POW工作量证明机制

区块链可以理解为一个不可篡改的公共账本,所有参与者都能验证交易并进行记账,即为分布式账本。那到底由谁来记账?又如何保证账本的一致性、准确性呢?也就是区块链的共识机制是如何的?

区块链的共识机制就是解决由谁来记账(构造区块),以及如何维护区块链的一致性问题。目前区块链项目采用的共识机制有多种,如:POW工作量证明机制,POS权益证明机制,DPOS股份授权证明机制等等。本文说明POW工作量证明机制。

区块链的第一个成功应用比特币系统采用的POW工作量证明机制。即以比特币系统为例说明POW机制,首先比特币系统有一套激励机制让所有参与者竞争记账的权利,即谁拥有记账权谁将获取构造新区块的比特币奖励(目前奖励为12.5比特币),同时获取新区块内所有交易的手续费作为奖励。

参与者如何竞争记账权利呢?参与者通过自己的算力计算一道数学难题,谁先计算的结果,谁就拥有了记账的权利,也就可获得构造新区块的奖励。这道数学难题就是寻找一个随机数Nonce,使得对区块头的哈希计算的结果小于目标值,Nonce本身是区块头中的一个字段,所以通过不断的尝试Nonce的值,以满足区块头的哈希计算结果小于目标值。通过动态调整目标值,即可调整计算的Nonce值的难度。

关于哈希计算Nonce的过程通常类比为掷筛子游戏,基于参与游戏的筛子的个数通过调整掷得筛子的点数可调整游戏的难度。例如:100个人参与掷筛子,总共有100个筛子,要求掷得点数为100为赢,则100个人谁先掷得点数100即为胜利者,即拥有了记账权。如果发现大家掷出100点的时间太快,则可增加难度,要求掷得点数为80为赢。如果又有100个人参与游戏,则游戏中增加了筛子数,如:筛子数增加为200个,同样通过设置掷得点数来调整游戏的难度。

筛子类似于比特币网络的算力,掷得点数类似于比特币网络可动态调整的目标值。

区块链以最长的链条视为正确的链条,如果存在同时出现两个区块,会暂时并行记录两个区块,后续再生成的区块基于其中的某一个区块,将会形成的最长的链条作为一致性的链条,另外一个区块将会被丢弃,比特币是基于6个区块的确认,所以被丢弃的区块将不会获得比特币系统的奖励,也就是白白将竞争记账权的算力(电费)浪费了。基于工作量的激励,参与者必然尽最大能力构造正确的区块,也就是满足区块链的一致性。即全网的所有用户可以达成唯一的一致性的公共账本。

目前比特币系统全网算力已达到惊人的24.75EH/s,其中1E=1000P,1P=1000T,1T=1000G,1G=1000M,1M=1000K,1K=1000,H/s为每秒一次哈希计算(哈希碰撞),也就是每秒进行24.75E次哈希计算,且仍有持续的算力加入比特币系统。比特币记账权的竞争,提供算力的硬件从CPU,GPU,专业矿机,矿池。目前单机版的专业矿机已无法竞争到记账权,必须由多台矿机组合为矿池才能竞争到记账权。

区块链中PoW是指什么?

区块链PoW就是区块链上区块链里的pow的一种共识机制,目前区块链上区块链里的pow的共识机制区块链里的pow的种类是有很多的,PoW只是其中的一种,它的意思是工作量证明机制,其它的共识机制还有POS(权益证明机制)、DPOS(股份授权证明机制)、DAG(有向无环图)、PBFT(实用拜占庭容错)等很多种。

POW的全称为ProofofWork,翻译过来就是“工作证明”或者“工作量证明”。

比特币、狗狗币和莱特币等都是基于POW模式的数字货币。就是说挖矿获得多少货币奖励,取决于挖矿贡献的有效工作,也就是说,矿机的性能越好、挖矿时间越长,所获得的货币奖励就越多。

工作量证明的重要意义在于:它迫使货币的产生,需要付出一定的工作量和成本,这就赋予区块链里的pow了货币一定的商品属性,使得自由市场这只无形的手能够通过“价格机制”自发地调节货币供应,保证区块链里的pow了货币具有稳定的价值,从而使得货币能够获得人们的信任。

以太坊2.0即将到来,POW矿工将何去何从?

何为以太坊2.0区块链里的pow

以太坊2.0也叫 ETH 2 或「宁静」,是以太坊区块链的下一次重大升级。

自以太坊诞生的那刻起,开发团队就已为它制定区块链里的pow了四个发展阶段,分别是前沿(Frontier)、家园(Homestead)、大都会(Metropolis)、宁静(Serenity)。

以太坊2.0有何不同之处?

相比 1.0,2.0 主要引入两个改进:PoS(权益证明)和分片链(Shard Chains)。

对于矿工来说,以太坊2.0与以太坊 1.0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将采用“权益证明(PoS)”机制替换当前采用的“工作量证明(PoW)”机制。

举例说明:想象一下,以太坊 1.0是一条繁忙的道路,每个方向都只有一条车道,这意味着在拥堵的时候,所有的车辆都要以缓慢的速度爬行通过。

以太坊 2.0将引入分片,其效果是将区块链变成一条有几十条车道的高速公路,所有这些都将提升可以并发处理的交易数量。

以太坊2.0对现有矿工的影响

有人欢喜有人忧,以太坊转PoS,意味着PoW矿工收益将逐步减少,直至无法获得收益。

要知道,以太坊2.0推出至少要达到1.5阶段,而这期间大约需要长达两年的等待,而且在推出之后完全转为PoS还需要更久,所以并不需要过于担心。

首先区块链里的pow我们知道,ETH 1是矿工一直参与的PoW链,ETH 2则是PoS共识的以太坊2.0。ETH 1与ETH 2合并之后,ETH 1的PoW挖矿即停止,整个以太坊网络完成共识升级。

预期发生两个链合并的时间在阶段1.5。

届时进入主网的阶段0,但限于发展进程,任何以太坊的经济活动仍运行在ETH 1之上,底层共识仍旧完全依靠PoW挖矿决定。

而从ETH 1完全变更至ETH 2,需要完成区块链见证机制、对于目前以太坊虚拟机的改动,把数据结构从十六进制转变为二进制等工作。相当于从一个共识底层变成一个更接近用户层的分片之一,这其中的工作量绝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而这其中又牵扯到的各方利益和立场,除了对于矿工挖矿收益的考虑之外,更加切实的问题是,对于现有锁仓价值超过130亿美元的DeFi项目,ETH 2的代码是否能够足以安全的承接?钱包、交易所、稳定币以及众多基础设施的过渡,更需时间。

在这一切发生之前,以太坊仍然需要PoW挖矿来支持这个系统的良好运行。

矿工还能挖多久?

事实上,矿工面临的不仅是矿机的问题,以太坊2.0越来越近,矿工也会紧张,究竟还能挖多久?在PoW向PoS转变的过程中,如何才能获取最大的价值?

PoS转化过程中,可能会与PoW并行一段时间,然后再切换,具体的时间和周期大家都不知道,官方的进度也不太确定,但是对矿工来讲,一旦切换或者部分切换,肯定会对收益带来非常大的冲击。

从矿工的角度来讲,获取不到什么价值,因为矿工是挖矿的,通过算力来保护网络,以太坊网络过渡到PoS阶段,就不再需要PoW矿工。目前对矿工的好处就是他们手里的ETH会随着以太坊网络的吞吐能力增强以及经济模型的迭代,对币价带来一些变化,但是对于矿工本身来说,这个事情没什么利好。

“矿工会顾虑POW挖矿的持续性,谨慎乐观吧。从近期机器价格回落可以看出来,还不太会盲目加大筹码,4G改8G升级后的机器还可以挖4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ETH信标链只支持Staking功能,阶段1分片上线时间在2021年,上线后只能试运行,仍不支持转账和智能合约;而阶段2的新虚拟机eWASM和与之配套的智能合约、跨分片转账,这个实现的过程会很漫长。ETH2.0在几年内还不会影响PoW矿工,PoW最终被替代需要ETH2.0足够成功。这期间,大显存矿工和芯片超算矿机可以享受一段时间全网算力下降后的收益提升,ETH2.0第一阶段会吸引一定ETH去锁仓,这些都会对这些矿工比较有利。

结束pow挖矿是什么意思

结束pow挖矿意思是停止这个工作。

POW挖矿就是矿工利用挖矿设备做一定难度的计算从而得到一个哈希数,验证方进行验证哈希数的正确与否,最先给出正确哈希数的矿工就可。 POW挖矿是矿工利用挖矿设备做一定难度的计算从而得到一个哈希数,验证方进行验证哈希数的正确与否,最先给出正确哈希数的矿工就可以获得一定数额的矿工费和该区域的记账权。

拓展资料

一、POW挖矿即不断打包计算出新的区块Block,进而延续生成Block Chain(区块链)的过程。那么照此来说,这对挖矿机的设备要求就很高,需要具备高效率的显卡和CPU,所以前期矿工在挖矿设备上的投资会比较高。当然POW挖矿完全去中心化,也很自由,就是效率比较低。

二、POW(Proof of Work),即工作量证明,闻名于比特币,俗称“挖矿”。POW是指系统为达到某一目标而设置的度量方法。简单理解就是一份证明,用来确认你做过一定量的工作。

三、监测工作的整个过程通常是极为低效的,而通过对工作的结果进行认证来证明完成了相应的工作量,则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方式。 POW是按劳分配,算力决定一起,谁的算力多谁记账的概率就越大,可理解为力量型比较。以下内容基于比特币的POW机制。 区块链的网络节点参与者进行竞争记账,所谓竞争记账是指,如果想生成一个新的区块并写入区块链,必须解出比特币网络出的工作量证明谜题,谁先解出答案,谁就获得记账权利。

四、首先我们知道了POW挖矿对矿机要求很高,所以我们应该怎么去选择好的、高效率的矿机?

1、 蚂蚁矿机S19 Pro 110T

这是就目前为止最受欢迎、效率最高的挖矿机,S19 Pro 110T整机一体化设计,结构更加紧凑合理。 矿机热设计合理,风扇和散热片的组合保证了矿机的良好散热。运行状态下,矿机平均算力为111.8TH/s,功耗为3320W,实际风量为370cfm。夏季天气下,矿机出风口可承受风温提高至61℃,相对湿度承受范围为30-90%以上,这使得矿机对矿场的适应性大大提高。 2、闪电GPU矿机(AMD 470/570 8卡)

该矿机属于显卡矿机,搭载GDDRS显卡类型,具有4GB容量,可以支持多种接口,散热快。 3、芯动A10 485m

A10 Pro 矿机是 INNOSILICON 出品的一款采用了 Ethash 算法,用于 ETH 挖矿的矿机,官方公布的算力为500MH / s(±5%),墙上功耗为 860W(+/- 10%),相关数据显示,以太坊DAG文件每年增长520M,当前以太坊DAG文件为3.728G,以太经典为3.82G。照此计算,至2020年12月底DAG文件达到4G。现存4G的显卡就再也不能挖矿了。A10 Pro 矿机是INNOSILICON A10的更新版本,不但算力有所提升,系统显存也升级到 5G。

通过以上的讲解和介绍,相信大家对于POW挖矿基本了解,POW挖矿就是谁算的最快而且准确,那么就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矿工费和区域记账权。这次也给大家推荐一部分POW矿机,挖矿前期会花较多的资金在上面,后期还要花费较多的时间等待矿机挖到,好在后期的回报还是可以的。

关于区块链里的pow和区块链里的LP是什么意思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区块链里的pow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