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基亚进军区块链 诺基亚 科技

皕利分享 150 0

今天给各位分享诺基亚进军区块链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诺基亚 科技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诺基亚当年是怎么失败的,为何销声匿迹,退出手机市场后去哪了?

曾经有这样一款手机诺基亚进军区块链,几乎所有的八零九零后都用过,甚至占据诺基亚进军区块链了整个手机市场,就连现在的 苹果 华为 三星 也是望尘莫及,丝毫没有一战之力,它就是质量抗打的 诺基亚 。 就是这样一个质量过硬,普及率极高的手机品牌,却在几乎一夜之间销声匿迹。

这一切还要从诺基亚的封神之年开始说起, 2000年的诺基亚,在手机界可谓是神一样的存在,当年诺基亚手机的产量,销售量都是世界第一 ,诺基亚霸占诺基亚进军区块链了当年全球手机市场的三分之一,光是手机铃声在全球每秒钟都能响起两万次。

当年 每10个人中,有7个人使用的都是诺基亚 ,可想而知,当时的诺基亚是妥妥的老大哥啊,诺基亚在顶峰的时候又有几个人听说过苹果呢诺基亚进军区块链? 这样就明白当时诺基亚在手机界是什么样的地位了吧。跟着诺基亚进军区块链我的步伐 探索 诺基亚是怎么成功的,又是怎么一步步走向落魄的?

1871年诺基亚总公司在芬兰创立 ,到现在, 已经过去了140多年 ,最开始的诺基亚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 通讯信息公司 。他是一个以 造纸 伐木 为主的公司,慢慢地由于业务发展,开始进军 橡胶 轮胎 等多个领域。最后是由于 科技 水平的不断发展,公司果断转型,才逐渐成为了我们耳熟能详的 诺基亚 。

1992年,由于诺基亚涉及的产业过多,导致首尾不能相顾,这一百年基业走到了幻灭的边缘。此时的高层,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舍弃传统的制造业,只保留诺基亚的电子部门,正是这一决定,成就了后来的诺基亚手机。

1996年诺基亚手机横空出世 ,不断在手机领域深耕,诺基亚手机带领诺基亚公司再次走向辉煌,出场即巅峰,凭借着第一款手机,公司看到了手机市场的甜头,于是加大钻研,开始了属于诺基亚的王朝。

从1996年开始,诺基亚连续15年销售量全球第一,2009年诺基亚手机销售量更是达到了惊人的4亿部。

让我们回看一下,诺基亚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巅峰的,1998年诺基亚推出两款机型, 6150 是全球第一个支持 中文短信输入 的手机, 6110 当时内置了 贪吃蛇 游戏 ,就是这个简单的像素 游戏 ,成为了众多80后的回忆。

2000年进入了智能手机的元年,随着手机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人们已经不满足于简单地打电话和发短信了,至此老式功能机的时代落幕。此时诺基亚主动出击,掀起了新一轮的像素大战。

在这一年后,诺基亚的销售神话出现了, 1100经典款,在2003年卖出了2.5亿台。 直到如今,除了诺基亚自己在 2005年发布的1110可以与之媲美 , 没有任何手机能突破这个销量。 相信大家都知道这款神机, 当年诺基亚能砸核桃的神话 正是这款产品留下的。

除了硬件设施,诺基亚的软件设施也是独领风骚, 塞班 几乎以一己之力,在系统市场占据半边江山。

一切事情似乎都在顺利进行的时候,2011年,诺基亚做出了一个令整个公司后悔至今的决策, 与微软公司合作 , 他们一个搞硬件,一个搞软件 ,听着像是强强联合的双赢合作。但了解微软的朋友都清楚,微软在当时,就是扶不起的阿斗。

在与微软合作之前诺基亚销量位居全球第一,可就在合作一年后,2012年第一季度就被后来居上的三星给超越,至此以后诺基亚在下坡的路上再也回不了头。

如果只是旧王退位的故事,诺基亚倒也不至于沦落至此,但也就是在此时, 苹果与安卓横空出世 ,给诺基亚的衰落按下了加速键。

在诺基亚鼎盛时期,这两个品牌对诺基亚没有任何影响,毕竟当年的诺基亚简直强得离谱,初期苹果的iOS与Google的安卓,无论是影响力还是实用性都是差强人意的。

可就是这两个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后,却唱响了诺基亚的悲歌, 2018年苹果3G手机问世,搭配了新一代的电容屏, 一直坚持老一代屏幕的诺基亚此时才发现,苹果电容屏的推出相较于自己的产品,使用起来更加的顺滑,用手指肚代替触摸笔,更加方便。

屋漏偏逢连夜雨,此时的塞班仍是十年前的塞班,而苹果的iOS系统和Google的安卓,在这十年里,都对用户的使用需求方面进行了改良,可面对这些问题诺基亚依旧是一意孤行, 坚持在机型的设计和系统的补充上下功夫。

苹果3g对第三方软件的开放性,使大多数人都放弃了塞班系统,安卓对第三方应用虽然门槛较低,但是也捕捉了大规模的用户,相较苹果与安卓对于第三方应用的开放性,诺基亚只能下载与第三方签有协议的软件,导致了很多第三方软件无法下载。

究其原因,还是诺基亚的盘子太大了, 机型五花八门,有触摸屏,有按键机, 这就导致了在软件开发上, 相对于苹果安卓来说,诺基亚会更加费时费力费钱, 从而导致软件开发者也不再对诺基亚执着,软件开发者都跑到了对手那里,诺基亚还有什么继续战斗的必要吗?

后来看到这一点的诺基亚下定决心对塞班系统进行改良,可也终归是惊鸿一现。

后来诺基亚与英特尔共同开发出了 meggo系统 , 搭配在了新款机型N9身上 ,N9也是不负众望,当年无论是外观还是内在,都碾压了绝大多数手机厂商的旗舰机, 可令人费解的是此时正在大卖的N9,却被诺基亚CEO放弃了。

诺基亚最后又选择了与微软合作,最终也造就了诺基亚的惨败。 回望诺基亚的起起落落,成也是塞班,败也是塞班,诺基亚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惨败。 诺基亚系统失去创新,最终走下神坛。

走投无路的诺基亚, 在2013年的9月以大约54.4亿欧元的低价贱卖给了微软 ,而微软高层对诺基亚的战略部署,也让诺基亚退出了手机行业。在手机行业的惨败,并没有让诺基亚一蹶不振,从造纸厂转型变为手机行业的老大,未来最多不过是从头再来罢了。

变卖了手机部门的诺基亚,获得了大量的资金,拿着这些钱,诺基亚开始了新一段的征程,在手机市场称霸多年的诺基亚明白, 任何手机品牌都离不开网络基础设施供应与服务,于是一头扎进了通信行业。

拿着微软给的收购款,诺基亚立刻盯上了当时世界第四大通信商, 诺西通讯 ,经过几个月的谈判,最终成为了诺西新的主任。

而2013年诺基亚又和 西门子 合作, 成立了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 , 仅仅是接手后的一个季度营业利润就达到了 14.4% ,这其中的利润无疑是诺基亚想不到的,可做惯老大的诺基亚又怎会忍心和西门子一起分享这新商机。

于是新一轮的纷争开始了,根据当时诺基亚和西门子的合约,2013年合同到期时,诺基亚和西门子,必须有一方完全收购诺西通信, 于是在2013年,诺基亚斥巨资收购了西门子手中的股份,正式独资踏入了通信领域。

但当时的诺基亚西门子还名不经传,如何迅速赶超,再次登上宝座呢。

诺基亚盯上了当时势头正旺的 阿尔卡特朗讯 ,经过数年的准备,诺基亚最终还是成功了,随着4G市场大爆发, 爱立信和华为等企业乘势而起 。

阿尔卡特朗讯,作为当时电信软硬件设备及服务的跨国公司,硬是被挤到破产边缘,此时诺基亚手握重金刨出橄榄枝, 最终在2016年,诺基亚以166亿欧元的价格,成功收购这家世界第二的通信巨头。

经过这次精心设计的收购计划后,诺基亚终于在通信这一领域又一次走到了巅峰,而不仅于此, 这些年来诺基亚对科研的重视也极高,攒下了大量的专利, 从2g到4g 光诺基亚手中的专利也高达3万余项。

虽然诺基亚部门被卖给了微软,可是专利的所有权,诺基亚还是紧紧抓在了自己手里。这些专利就是每年稳定的现金流, 光是2016年就为诺基亚创造了22%的营业利润。

在接下来的5G赛道中,诺基亚更是一往无前,开始重点投资5G云技术和数字基础设施,如今看来,手机业务的失败虽然让诺基亚走下了神坛,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在2021年,占据通信龙头的诺基亚,在利润上,就和如今的龙头手机厂商不相上下,深耕通信领域的诺基亚,正在筹划6g的大旗,引领着我们进入下一个网络时代。

讲了这么多诺基亚的兴衰,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呢?

大家不免会感叹,为什么一个小小的造纸厂,可以成功转型,成为手机行业的巨头,为什么经历了公司破产之后,还能调整心态观察眼前的局势,再一次成功转型。

我相信如今诺基亚的成功是必然的,我们可以看到诺基亚虽然开始作为一个造纸厂,通过领导对行业的判断果断选择转型,几经波折,推出了诺基亚手机,而后创下神话。

但后来也是因为盲目自信 狂妄过大,对于后起之秀的不屑一顾,从而断送了自己原本光明的前程。殊不知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

后来经历重大挫折的诺基亚,并没有一蹶不振,反而认真冷静地看待问题,选择了退居幕后,然后重振旗鼓,逐渐又走上了另一个领域的巅峰。

区块链企业应用新机会与挑战

区块链企业应用新机会与挑战

新的技术都来自现有技术模块的组合,组合的威力一旦叠加,会激发经济带来指数级的增长,经济是技术进化的一种表达形式。

区块链其实就是几种技术的一种组合,包括点对点通讯(P2P)、以及分布式账本(又称分布式存储)还有非对称加密等等。这些技术一旦组合起来,对一些新的商业模式和经济形态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且这些影响正在显露出来——现在世界进入了一个叫做自动化全球的时代,是我们现在的信息化的第四阶段。

我们可以把从九十年代开启的互联网时代,一直到以Facebook等社交媒体为代表的时代,叫做前互联网时代,即互联网经济的上半场。这个上半场的规则核心是提高生产力,很多的技术,其实并没有特别改变企业和经济的形态,还是通过提高生产力来实现经济的跃迁。现在新的规则,叫做自动化全球网络经济时代,规则核心是增强联系和改进生产关系,比如像开启了一种新的商业形态的共享经济。但是现有的共享经济的形态,还是以中心化的互联网企业为核心构建的经济模式。目前的共享单车、滴滴,它们是一个单向的经济模式,其实并没有将价值的增长、提升反哺给用户。

自动化的全球时代,不仅需要像人工智能、区块链边缘计算等等这些提升生产力的技术,更主要的还是需要有一种改进生产关系的新模式。区块链其实就是这样的一种新的技术,可以给大家带来商业模式的一种新的转移。

所以未来已来,现在的八大核心技术,包括区块链、物联网、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机器人、无人机、3d打印等,其中只有区块链做到了改进生产关系、增强联系的技术。

微软认为像混合现实、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这样的技术都是未来不断提升生产力的革命性新技术。但是其实,区块链并不是新技术,他只是现有技术的一些组合,它的价值在于打造了一个信任的平台。就像Fast Company(《快公司》)的创始人阿兰韦伯说的:新经济始于技术,终于信任。

2015年11月份,《经济学人》的杂志封面,叫做trustmachine,就是信任的机器,即区块链的承诺。其实它就是从这个角度来宣告:区块链技术其实是未来互联网3.0的核心技术,这个技术会通过上层应用,逐渐传导至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众多环节,为众多商业模式、行业运行和治理体系带来创新。区块链构建的是一种新型的、以价值为核心的互联网,而不是像老一代,以信息为核心的互联网。

二 区块链+ vs. 互联网+

区块链将信任机制和技术融合在一起,会对世界带来很大的变革。

在2005年以前的Web 1.0的时代,电商网络门户的创业者基本上就是用一个大门户,一对多的方式进行创业的。

Web 2.0时代,是社交网络和共享经济的时代,但是在这个生态里,核心企业还是中心化的,垄断用户关系和大量数据,享受用户贡献的价值,并且可以任意决定规则。这样的话,所谓的这种互联网+对传统企业就是一种有伤害的信息化模式。

Web 3.0时代,是基于区块链价值网络的全球新型共享经济,它是去中心化的,所以就不会出现寡头对创新的垄断,交互会更加自发,协作的范围也会更广泛,影响也会更全面、更深入。

所以,对传统企业或者传统行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最佳方式并不是互联网+,而是区块链+。因为互联网+还是需要依托一个中心化的、古典互联网的企业。虽然现在像阿里、腾讯、京东、小米这样的公司如日中天,但本质上它们还是中心化的企业,它们在制定生态圈的游戏规则,垄断客户关系和数据。

我们把区块链+叫做web3.0,它其实比传统的互联网企业和互联网生态化企业具有更高的维度。在过去信息匮乏的时候,需要构建层级架构和中心,来提升整个的信息传导效率。但是当信息足够充足的时候,那么其实对等关系(P2P)的这种网络会逐渐取而代之,而且这种对等关系的这种网络连接在一起,就可以形成一个高维加分型的价值网。依托于这种网络体系形成的企业,我们把它叫做共识经济社群化的企业。

区块链+的这种高维的商业模式,比现有的互联网生态或互联网+企业这样的公司,有更强的面向未来的想象空间。那这里回顾一下大多数传统企业:一维公司是做工程的,主要的商业模式其实就是寻租、资源垄断、做客户关系;二维的产品公司有一定的产品研发和营销的能力,但这两种都是工业经济时代的公司形态,它的价值曲线是线性的,投入一就收获一,投入十就收获十。所以马云那样千亿美金市值的公司,事实上由于有这么多年的积累,其实是符合传统的新古典主义的经济增长形态的,而且它的边际收益是递减的。

到了三维互联网服务公司,因为增加了线上服务维度,开始有了数据增值的服务,它的核心是低成本的客户覆盖,降低了对客户的服务成本,所以适应力可以高过二维,这种形态的公司市盈率可高达二十倍以上。第三维的公司可以进一步开放API,让第三方在他的平台上开发更多的应用,同时可以把服务的提供方和用户衔接在一起,形成一种在线市场,这就构成了平台公司,平台公司的市盈率的可超过四十倍。

当平台化公司进一步开放能力,将数据网络品牌和用户等资源与投资服务组合在一起,为合作伙伴赋能的时候,就会变成像BAT这样的互联网生态企业,这种生态化集群的互联网企业,市盈率甚至会超过一百倍。

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公司在拼命鼓吹互联网+。其实互联网+对传统企业并没有创造新的价值,只不过就是用吸星大法,把传统企业的数据客户关系渠道等等全部吸到互联网的生态公司上面了。它们对传统企业仅仅是起到了颠覆作用,但是并没有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它们还是以自己企业为核心的价值生态圈。

大家给马云的公司贡献了这么多年,连续贡献了这么多交易、数据去支撑他的企业市盈率。如果大家觉得这不是一个特别公平的方式,那我们现在就有一种新的商业模式,这就是区块链。通过区块链+行业形成一种联盟化的生态,也就是联盟链,即使是不发币,也可以比现有互联网企业有更高的维度,因为这是面向行业的一个跨组织和跨平台的业务流程,一个安全的分布式共享,这将彻底颠覆传统企业的所有权模式。

区块链用共识机制和信仰来连接企业,这就形成了一个行业链,一个去中心化的全民所有权的社会化企业,不需要通过第三方就可以把信任和安全机制内嵌在整个行业链的自主和约里,而且所有相关方的数据在链上都会得到尊重和保护。同时未来如果可以把C端的用户一起加入进来,再通过数字货币,通证或者代币,可以增加新的商业模式维度、开拓更大的价值空间。也就是把所有的业务跟B2C的业务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全员的行业宫殿。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区块链3.0为大家带来的商业模式的美好前景,它完全是基于去中心化的高维的价值网。我给大家列了一些在这个领域的创业项目公司,无论是在分布式云存储、去中心化的安全社交、分布式身份管理、分布式的版权和数字资产管理、物联网智能合约、公共治理防伪反欺诈、数字市场交易预测等哪个领域,现在都有很多的3.0创意创新公司。

三 区块链的机遇挑战

现在大多数落地的项目,由于区块链技术天生的属性,比较容易结合金融和数字资产管理,但其实我们也看到传统行业也越来越多的有结合区块链的新机会,这个市场到2025年会达到1760亿美金,到2030年,就会达到3.1万亿美金,这其实是一个非常非常庞大的数字。

中国奇怪的创业项目其实也不少,但是现在去年政府有一些限制。不过今后政府会对数字货币有一些新的合规性的一些要求,之后会逐步再放开对区块链基础设施的限制。

2018年是企业上链非常关键的一年,这就相当于二十年前你跟企业去谈企业上网,大家听着像天方夜谭一样陌生,也不知道如何下手。但是早早做企业上网探索的人,恰恰就是1997年到2000年前后的这一批先行者,他们最后成为上一代古典互联网的弄潮儿。所以对传统企业来说, 2018年是一个非常关键机会。

区块链+主要应用场景,其实无非是基于区块链的核心技术的几个领域,像数字身份管理、数字资产管理、分布式应用的开发和部署,以及智能合约的开发和服务,这四个主要的应用场景结合行业的一些特征,来为企业提供应用落地的服务。

四 区块链的理论先驱

所以企业需要在这一轮的机会里充分刷新认知,把底层的商业操作系统升级。这里充满一些颠覆式的创新,给传统行业和大众对古典互联网逆袭的机会。我这里列了几本书,大家如果有时间可以去看看,对区块链会有更深入的了解。虽然这些书有些写于三十年代、七十年代,但是经典总是具有指导意义的。

最著名的是熊彼得的经济发展理论,他认为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

然后托马斯?库恩提出的是技术的范式革命不是连续的,在一定的阶段它会造成新的革命,当革命来临的时候,很多的传统企业会消亡,但同时新技术建立的商业模式和经济形态就会爆发。

克里斯坦森的主要贡献,是对于传统企业如何把握机会、避免创新者的窘境、拥抱新机会实现转型创新有重要意义。

英国的管理学大师,查尔斯汉迪,他现在的这本书叫《第二曲线》,主要也是提到传统企业如何借助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的这个创新来实现跨越和转型。

五 跨越第二曲线

在跨越第二曲线方面,其实微软自身的经验和教训也值得借鉴。大家都知道微软是PC时代的霸主,当时整个行业百分之七十六的利润都被微软和Intel瓜分,但是同时也陷入了创新者的窘境,恰恰是PC的成功,使微软错过了移动互联网的机会,让苹果等等的企业反超,但是微软还好没有错过云计算的机会,微软在AI上的提前布局,使得微软在全球的智能云和区块链方面有很大的领先优势。这些经验和教训可以总结出来帮助传统企业实现数字化的转型。

微软在人工智能主导的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边缘计算、混合现实层面又把握住了机会。实现了第二曲线的跨越,而且后面微软还有会有新的一些布局,比如量子计算等等,都是微软自身的一些成功经验。当然也有一些失败的教训,在移动互联网方面,微软还收购诺基亚,其实诺基亚已经完全不值得收购,因为诺基亚从第一条曲线就没有跨越到第二曲线,诺基亚在移动互联网方面,会被外部从来没做过移动互联网的公司轻易击败。

这种企业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或者叫新旧动能转换,主要就是帮助传统企业连接外部的创业者,通过命题孵化创业项目,实现转型创新,所以需要借助一种新型的企业外包的创新孵化方式。因为如果企业内部自己来做孵化,那还是跟第一曲线的业务轨迹绑定,所以它只能是增量创新,提升现有的产品或服务的效率。对于第二创新来说,它需要允许一定试错空间,所以他需要通过用新的方法论来指导颠覆式创新。

它需要面向的是价值创造和增长,而且不能和当前核心业务绑定,因为一旦和当前核心业务绑定,所有的绩效考核管理机制将会陷入到过分的路径依赖,造成锁定。这样的话就跳不出原有的业务边界,就看不到外面市场的变化,这也是诺基亚失败的原因。诺基亚在传统的移动手机方面做得精益求精,企业的管理效率很好。所以在被微软收购的时候,诺基亚还不知道到底自己是怎么输的。

诺基亚的失败其实就是因为没有看到:颠覆你的不一定来自于你的行业内部,也有可能是来自外部的入侵者。也就是像《三体》里所说的:我消灭你,其实与你无关。

第二曲线计划的就是避免传统企业陷入自己自身的业务发展轨迹不能自拔,所以企业需要转型定制的加速器帮他开拓新业务方向。而且这需要一种机制保障,因为原来的企业内部孵化来自于内部组织结构流程,所以一定要用外部的孵化方式,直接招募外面的创业者补充新鲜血液,然后通过杂交来实现转型创新,更要关注外部的市场和合作伙伴。

这样会给创业者极大的自由度,然后通过公司股权的设置,以高风险回报比来激励,企业作为一个赋能者,给予业务资源、启动资金,但是不要过分干涉创业项目自身的运营和发展。企业所需要做的就是观察,然后给予反馈,然后等待。这样的项目如果能孵化出来,对扩展企业边界、活化企业生态将会有很大动力。

六 区块链的应用场景

接下来简单介绍几个区块链应用场景:

一是区块链+跨境贸易金融服务。其实这其中涉及到很多方案,包括出口商、进口商,开证行开具信用证(LoC)等等,这些其实需要一种机制,能进行跨机构、跨组织、跨平台之间安全的共享数据,而区块链正好可以保证解决方案的实现。并通过智能合约自动化,当各种条件满足以后,来进行清算和结算支付,不需要人工的参与就可以自动化的完成。

跨境涉及到多方的贸易金融,如果按照现有的方式,各方之间因为都有自己的一些系统,一些程序都需要反复地进行,对帐需要通过邮件和传真进行确认,完成一笔贸易金融服务可能需要三到五周时间。

现在通过区块链,贸易金融上的各方都可以共享账本上的数据,联盟链的成员单位都可以同步更新,利用智能合约可以实现多方的自动同步执行,这样可以把端到端的业务流程从三到五周缩短到两三天,而且可以把原来需要反复确认的操作,极大地简化,仅需要5步左右就可以实现一个贸易金融的闭环。

区块链也可以用来提升医疗健康服务。患者有一定权力决定将自己的病史等信息分享给谁,分享到什么程度,分享多长时间等等。传统的、分散的医疗药物研发体检等等机构系统没办法做到的问题,区块链可以非常有效地解决,这就需要建立个人健康的数据银行。

区块链也可以用来做冷链物流、端到端的食品安全溯源服务。食品从原产地到屠宰加工、运输,这过程中所有的数据参数都可以上链,这将提供一个端到端的安全保障。

这里举个例子,挪威的这个三文鱼就是通过一家区块链公司在做一个食品安全的溯源,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所有的各方的数据都上了链,之后他可以通过自助智能合约,按照事件触发实现供应链金融的支付清算,这样做极大地提高了整个供应链的效率。

区块链在教育和就业市场也可以提供服务,学校研究机构、考试机构、雇主、政府部门都能安全地共享学生的学历、证书、论文等数据。

最关键的是区块链还可以实现P2P点对点的、微电网的电力交易或者能源交易服务。举个例子,布鲁克林区的老城改造中,房屋屋顶都增加了光伏太阳能板用于发电。发的电并不是卖给电力能源公司,而是做成小区的微电网,然后通过虚拟货币进行交易。

这个模式可以进一步扩展,可以把屋顶生产的太阳能进一步作为分布式的充电桩,然后内部的家庭用电、安防用电、智能门锁等都可以上到这个区块链里,来进行整体的共享服务。

从赢到零,Nokia 怎么了?

但在 2010 年底,Nokia 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 Symbian 就被 Android 超越。而根据 IDC 在 2012 年 10 月公布的数据,Nokia 甚至已退出全球五大智能手机制造商的阵营。是什么样的原因,让一度意气风发的手机大厂由盛转衰?从赢到零有部分内部人士把 Nokia 的衰弱归因于所谓的“埃洛普效应(Elop Effect)”,即是指在 2010 年 9 月就任 Nokia CEO 的 Steven Elop 的策略与管理不当:放弃 Meego 转而选择 Windows Phone、建立史上最昂贵又漏洞百出的管理备忘录等等。的确,Nokia 与当时在 2000 年后意气风发的样子不同,现在的 Nokia 非常的糟:公司更小、获利能力更差、更少的资产和资源、不断减少的现金準备金,甚至逐年减少员工人数。Even if they achieve their plans and achieve them well, it’s unrealistic to think Nokia is going to come back anywhere near like the company they were.就算Nokia 的策略执行的很成功,但认为他们会回到接近原本意气风发的样子也太不切实际了。市场研究机构 Ovum 首席分析师 Adam LeachNokia 犯下大错现在来归纳失败的原因多少有点事后诸葛:诺基亚应该更早从 Symbian 转移至下一代操作系统 MeeGo,至少应提前几年时间。当Nokia 发佈首款搭载 MeeGo 操作系统的 N9 时,已经是 2011 年了。上市的时间太晚,已经没有办法与 Android 和 iOS 对抗。埃洛普宣布放弃 Nokia 自己开发的 MeeGo 转而投向 Windows Phone,实际上已经是宣告 N9 的死刑。Adam 认为应该提早几年发布 N9,大约在 2008~2009 年左右,那时正是 Android 打进市场的时候,同时 iPhone 也不过才推出一年左右。Nokia 和 Meego 应该在那时候就和市场一同成长,并向市场提供一些 Meego 的使用经验。过度重视传统手机功能Adam 描述了他在 1999~2004 年间在 Symbian 工作时所看见的心态,他提到 Symbian 老是以传统手机功能为主,Nokia 内部的心态总是“首先,这是一款手机,一款被出售的手机”。Adam 和 Symbian 也建议过智能手机可以有很多其他的功能,但无奈 Nokia 就是听不进去。Nokia 的手机业务在 2000 年左右达到颠峰,当时的庞大利润和销售量让公司股东感到非常高兴。但是这种成功也让诺基亚很难改变自己的业务,对来自以网路为主的公司的威胁做出快速的反应。正如 Adam 所说,这可以归咎于“Nokia 目光狭隘,处处以手机为先。”IHS Screen Digest的分析师 Daniel Gleeson 有着相同的观点:“Nokia 在成功时期想的不够多,格局也不够大,也没有远大的计画让这家公司能果断的修改策略中的弱点,而被其他人发现这些缺点。Nokia 一直以来关注的是对现有产品进行创新,而不是推动破坏性创新。”诺基亚暴露出一个基本性的问题: 这家公司当时并不理解生态体系的重要性。软件的意义Nokia 在智能手机策略上出的问题,很明显的就跟来自软件的问题是一样的。Daniel 认为 Nokia 在本质上根本不了解软件,以至于没有意识到 app 以及整个围绕着操作系统和 app 的生态体系的重要性。Nokia 的确提供了高品质的硬件产品,但软件方面就完全不是这样。Nokia 低估了第三方 app 开发的重要性,以至于 Symbian 每一个版本的使用者介面都限制了第三方的发展。Nokia 对于相容性的问题也漠不关心。消费者会想购买智能手机是因为它还有通讯之外的许多功能,app 数量少也就连带造成智能手机的销售量少。此外,Nokia 对软件的态度依然没有改变,从 Windows Phone 7.5和 Windows Phone 8 之间的分裂问题便能看出来。“这是一个 Nokia 还没有处理好的问题。虽然目前这看似是微软的问题,但是 Nokia 应该也早就知道 Windows Phone 7.5 和 Windows Phone 8 将会出现分裂。”缺乏有远见的领导者儘管长时间依赖 Symbian,也不能就此断定 Nokia 缺乏创新。自从 1865 年开始,从造纸厂起家的 Nokia 并没有执着于造纸的本业,反而开始进军橡胶靴、轮胎、电缆等产业,最后来到了手机产业。在手机产业,Nokia 也赋予手机许多功能,推出了照相手机、音乐手机、app、平板等等。但 Nokia 似乎就此停滞不前,停滞在那个 Nokia 以传统手机功能称王的时代。缺乏具有远见的管理阶层,让许多 RD 部门的良好创意无法落实在产品身上,这些创意成为了一系列彼此之间失去连结的梦想。毫无疑问,Nokia 内部拥有需多梦想家,但是 Adam 认为“手机优先”的心态在 Nokia 中盖过了一切。而 Daniel 认为:“很难评断 Nokia 的管理架构,但该公司确实缺乏一个具有远见的管理层。”Nokia 缺少一位具有远见的领导者,把这些梦想融入到未来的产品之中。总结相信读者都曾经感受过 Nokia 的全盛时期,当时几乎人手一支 Nokia 3310 的泰山机,其耐用又耐摔的硬件规格相信读者即便没有实际用过也略有耳闻。但是在智能手机的兴起后,Nokia 对整体环境的错误认知几乎导致他们在智能手机市场完全消失。

诺基亚进军区块链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诺基亚 科技、诺基亚进军区块链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 #诺基亚进军区块链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