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6月30日世界区块链,以及2020世界区块链峰会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阿里巴巴区块链专利数量322项,位居全球第一
知识产权媒体IPR Daily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列出了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期间全球已发布的区块链发明专利数量6月30日世界区块链,其中中国排名第一6月30日世界区块链,占专利申请量的67%6月30日世界区块链,阿里巴巴以322项专利位居榜首6月30日世界区块链,其次是中国平安,拥有274项专利,第三是Nchain拥有241项专利。( TechWeb)
不发币、不碰ICO,蚂蚁链靠什么引发最大规模产业上链潮?
本文授权转载自品玩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6月30日世界区块链,区块链变成了一系列庞大数字6月30日世界区块链的集合体。动辄数万亿美元6月30日世界区块链的资产,数以十亿计的节点和数亿的用户,让这个诞生十余年的新型技术,俨然成为了全球IT业和媒体眼中的庞然大物。
一个没有参与过DeFi,没有研究过DAO,没有在咖啡馆聊几句web3,都似乎成为了互联网人职业生涯的一种罪过。就好像一个20世纪的英国士兵,没有踏上过大陆;或者19世纪的西班牙水手,没有登上过美洲一样,没有接住上帝给予这份职业的慷慨。
在即将过去的六月里,区块链世界里发生三件有意思的事情。也许很多年后再回顾,区块链技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就暗含在其中:
美联储加息,带崩了一众加密货币,尤其既5月中旬被看做是稳定币的Luna被几乎价值清零之后,比特币价格在6月加速下跌,整体跌去了超过75%;
6月23日,全球势头最盛的区块链Solana,在社交媒体上官宣,表示要推出web3的智能手机“Saga”及定制的web3手机操作系统、Dapp应用商店;
这两件web3世界的大事,被认为是在“熊市”来临之时,软件与硬件、应用泡沫与底层设计之间的一次势力切换。遭遇重创的web3们,要“洗心革面”向更务实的消费者应用出发,去获得更多真实的、有价值的客户。而这种由虚向实、持续向实体要价值的行为,或许将成为区块链度过潜在“熊市”的出路之一。
在上述区块链世界的背景下,第三个事件就显得颇具深意:
6月24日,中国最大的区块链技术平台,蚂蚁集团旗下的蚂蚁链宣布,其“物理设备”的上链规模已经突破了500万台。
这是全球范围内,产业区块链中“物理资产”“首次”实现如此大规模的上链,也是“物理资产”规模化的一次前所未有的突破。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人能做到物理设备如此大规模的在链运转。
没错,500万。
6月30日世界区块链你已经有多久没有在web3世界的技术新闻里,听到500万这样级别的数字了?回顾web3的发展 历史 ,上一次比特币用户突破500万还是在2017年;而如今,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2亿。其中像韩国这样的国家,加密货币在年轻人总人口中的用户比例也超过了20%。甚至一些大DAO组织、Dapp应用,都已经接近甚至超过这个数字了。
但区块链技术在产业端的发展,与在消费者端不同。后者因为加密货币的加持,“其兴也勃焉”,而前者需要了解产业的痛点、需要一个场景一个场景的推进,要下苦功夫,进入大规模商用难度更大。
这次这个产业区块链的第一个500万,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数字。这意味着物理资产上链通过了规模化验证——区块链的一扇新门打开了。
孤独的产业区块链
首先,产业对于细分场景的要求是很高的,这意味着服务商就很难以同一套标准化的技术手段去满足各行各业的所有需求。而无论是DeFI、DAO(注:去中心化自治组织),都可以用一个通用型的技术模型来应付足够大的需求场景。
但对于产业区块链来说,有些时候一个专门的行业场景定制化,就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以蚂蚁链与奇瑞的合作为例,由于设备内存和带宽的需求,蚂蚁链需要将代码的内存资源,从300KB压缩到1.5KB,才能符合“车链”的要求。
这种“将大象塞进冰箱”级别的“变态”代码优化需求,对于区块链货币等开发者来说,是难以想象的。这也从侧面可以说明,在产业区块链中,跨链、跨设备的通用交互难度会有多大。
其次,产业对于链条的安全、稳定、经济的要求都是极高的。这在过去几乎就是一个“不可能三角”。
以比特币为例,全球各大矿场为了维护比特币世界的连续稳定可靠,每年要为这套2100万个货币的加密系统,耗费超过149太瓦时的电。如果比特币是一个国家的话,它的耗电量与越南相当,大概在全球排名第25位,相当于1.5个三峡大坝的发电量。如果按照我国8毛钱一度的 社会 电价均摊,一年需要1200亿人民币成本。
对于比特币来说,只要有人埋单, 游戏 就可以继续。但对于产业区块链来说,绝不可能找到任何一个市场主体为这么疯狂的运维成本埋单,即便有也不符合产业减碳的 社会 责任。刚性的成本收益,就是横在产业区块链头上的一道红线。
此外,产业对于加密的要求也非常谨慎。这是一个非常沉重的信任,因为区块链背后意味着去中心化的计数方式,一旦系统被心怀不轨的黑客攻破,将带来复杂的损失。公司以此建立的经济模型可能会出现漏洞。
这就意味着,不同于区块链货币分散在不同终端设备上的钱包,平台更多只用专注于算法。产业区块链公司除了在算法方面需要加强加密能力,还需要在信息采集建模、终端的计算设备、信息传输等全套设备做好加密服务。而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又都是一个不小的、定制化的工程。
涉及到复杂的硬件场景本身就是个麻烦事儿。还是以 汽车 为例,车机内部有复杂的电子元器件带来的干扰,同时还要兼顾车辆部件在行驶过程中的温控条件。
总之,区块链产业无论是实际落地难度,还是前期的技术投入成本,都与区块链货币不在同一个等级上;但对于平台的收益来说,却只有一个后者的一个零头。大家都知道,将区块链技术用在产业的数字化升级上是“ 科技 向实”,是一件正确的事,但大家更清楚,这也是一件艰难的事。
区块链中的“孤勇者”
“产业区块链”难做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很多顶尖人才都流向web3了。有数据统计,2021年大约有3.4万名开发者加入到DeFi中,其中不乏有谷歌、苹果、脸书等头部互联网公司的员工全职加入。
相比于web3的百花齐放,产业区块链的动态显然是有点冷清了。一方面很多大型 科技 公司看不上这些不赚钱的“脏活累活”,另一方面初创团队又难以支撑起巨大的沉没成本和昂贵的市场教育费用。在全球范围的产业区块链领域,至今也没有什么像样的独角兽。
然而产业区块链虽然困难重重,但是产业端问题却不会因为开发者的逃离而消失。
在很多产业场景中,区块链依然是被视作打通产业中数据壁垒的最佳解决方案。
以商品的物流体系为例,我国几乎兼有着全球最细分的制造业基地与全球最复杂的商品流通市场。这种“复杂性”一方面当然是零售业态的多样性的结果,另一方面也要归咎于流通信息的不透明。一件产品从原材料、厂家、经销商、物流商、销售终端,其全链路的数据是断开的,在各个节点形成了细碎的信息孤岛。每年大的消费品牌商都要花费上千万的咨询费,去获取由笨重人工成本所获得的颗粒度很粗的中国零售数据。
毕竟任何一个中心化的数据中心,都没有办法解决如此复杂的数据流通问题,但产业区块链可以做到。
又或者以我国大能源产业网络为例,电网本身就是一个超级庞大的分布式计算系统,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着重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产业以来,这种分布式的趋势会更加增强;另一方面,在使用端,新能源 汽车 、换电站、超充桩、电池所形成的新兴消费网络也天然是一个分布式的形态。
这其中的参与主体、数据类型都纷繁复杂,最好的方式自然是用分布式的计算网络去应对分布式的算力需求。
从商业常识的角度来说,大问题与大机会常常是划等号的。又或者源自一个中国IT人很朴素的理念,毕竟问题摆在那里,总要有人去做的。尽管这种坚守,相比于web3的大潮汹涌,显得有点孤独,这可能是一个逃不掉的必然。大概就像某位商业大佬流传甚广的一句名言:
“孤独有些时候价值连城”。
所以依然有很多中国的产业区块链公司在坚守,洗去了估值神话的光环,他们在共同等一个明天。
这次被披露的“蚂蚁链”超过500万物理设备上链的里程碑,其实就是专注在新能源产业中的“上链”,覆盖新能源车、太阳能光伏、新能源电池等多个产业。在顶级产业链上,建立顶级的产业区块链,这或许是未来中国区块链产业的重要趋势。
显然,“蚂蚁链们”正在尝试接下了时代交给自己的这一棒。当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时候,去美洲最多的人是试图殖民和淘金;但哥伦布自己,却执着地去 探索 了中美洲、又在第三次航行中发现了南美洲。
哥伦布可能不是那个时代最富有的人,但却是世界会记住的名字。
为什么是“蚂蚁链”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蚂蚁集团已经连续多年是全球区块链行业最大的专利输出者。一方面,蚂蚁确实在区块链上有很坚定的投入;另一方面,这也和蚂蚁链要做的事情确实很多不无关系。
如果6月30日世界区块链你仔细了解“蚂蚁链”,你可能会惊叹于这家公司的全方位、无死角的投入,几乎以一己之力在“产业区块链”的低谷时期,在行业中孤身种植了一片大森林。这大概就像刘瑜所说的,“把一个人活成一支队伍”。
蚂蚁链之所以能够率先完成500万物理设备的上线,就离不开这种全方位的技术布局能力。
比如物理设备上链,中间会涉及到很多IOT技术的通信协同。
而早在2021年6月,蚂蚁链推出首批无线通信模组AntChain MaaS,通过基于设备唯一特征的可信根,让终端设备自动连接区块链,并进行全流程加密。7月,蚂蚁链方面又接着发布了高速通信网络BTN(Blockchain Transmission Network),成为一种高吞吐量、低带宽成本的区块链“高速公路”。
这种数据可信上链的技术、大宽带条件下的吞吐能力,基本为后来大规模的物理设备上线做好了前期的通信准备。
不过这只是蚂蚁链众多技术储备中的一个小试牛刀。
而这些成就和创新技术,都是在“产业区块链”被大众忽视的2021年中达成的。这些在底层技术上的投入,一方面帮助了蚂蚁链在全球范围达成第一个“物理设备”500万上链的成绩;另一方面,也预示着500万也只是一个开始,就像2017年的比特币一样。
所以,当人们还在讨论Solana等新公链,相比于比特币和以太坊有什么带宽和延展性优势的时候,蚂蚁链已经做到了双十亿级别的上链能力——支持10亿账户规模、支持每日10亿交易量、实现每秒10万笔跨链信息处理能力(PPS)
而当黑客在攻击普通用户的比特币钱包,而web3至今没有硬件方案,而对此无能为力的时候。蚂蚁链已经从系统架构、终端、再到芯片,重新设计了一整套的产业互联网的加密系统。
而在这个过程中,这个全球最大的区块链专利输出者,没有支持过一个ICO、没有发过一个币。他们站着就把产业区块链给做了。
其实区块链本身就是一个基于信任而产生效率的事情,正如蚂蚁链负责人蒋国飞反复对媒体说的,“区块链是一种深层次的信任连接技术,(它的使命)是各行各业更好的链接与全新的价值流转。”
这是区块链的第一个500万,却是一个完全不同于过去认知的500万,它是一群孤独的中国IT人打开未来产业的一扇门。
胡润首次发布《全球独角兽榜》11家区块链公司入选
胡润首次发布《2019胡润全球独角兽榜》6月30日世界区块链,11家区块链公司入选!
“区块链称得上是造富速度最快的行业。”
“胡润百富董事长兼首席调研员胡润表示,只要区块链等新兴行业在中国做大,就能在全球领先。”
这是胡润研究院继6次发布中国独角兽季度指数后,首次发布全球独角兽榜。
10月20日,在浙江乌镇举行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胡润百富董事长兼首席调研员胡润当场发布了《2019胡润全球独角兽榜》(Hurun Global Unicorn List2019),这是胡润研究院首次发布全球独角兽榜。本次榜单估值计算的截止日期为2019年6月30日。
胡润称中国这20年创造财富是世界上最快的20年。据《全球独角兽榜单》显示,中国上榜企业有206个,超过美国(203个)居世界第一。蚂蚁金服成全球最大的独角兽。《全球独角兽榜单》是全球估值10亿美元以上的 科技 初创企业排名,上榜企业创办不超过10年,获得过私募投资且未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与传统行业相比,区块链称得上是造富速度最快的行业。据榜单显示,区块链行业的独角兽数量为11家。
11家区块链公司入选
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首份《2019胡润全球独角兽榜》(Hurun Global Unicorn List2019)显示,全球共有494家独角兽企业上榜,区块链行业的独角兽数量为11家,分别为比特大陆(估值为800亿人民币)、Coinbase(估值为550亿人民币)、Ripple(估值为350亿人民币)、嘉楠耘智(估值为200亿人民币)、Circle Internet Financial(估值为200亿人民币)、Binance(估值为150亿人民币)、Block.One(估值为150亿人民币)、Dfinity(估值为150亿人民币)、亿邦国际(估值为100亿人民币)、BitFury(估值为70亿人民币)、Liquid Global(估值为70亿人民币)。
值得注意的是,三大矿机巨头比特大陆、嘉楠耘智、亿邦国际均榜上有名。交易所方面,分别是币安、Coinbase和Liquid Global。
对此,胡润百富董事长兼首席调研员胡润表示,只要区块链等新兴行业在中国做大,就能在全球领先。“令人意外的是,美国不是全球独角兽企业最多的国家,中国的独角兽企业数量都排在美国前面。新经济带来的机会是全球性的,只要6月30日世界区块链你把这个行业在中国做大,你一下子就全球领先了,比如电子商务、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行业。”
詹克团成为2019年“中国区块链首富”
据火星 财经 此前报道,2019年10月10日,胡润研究院携手LEXUS雷克萨斯联合发布《2019LEXUS雷克萨斯.胡润百富榜》(2019LEXUS.Hurun China Rich List),这是胡润研究院自1999年以来连续第21次发布“胡润百富榜”。据榜单显示,马云以2750亿财富第三次成为中国首富,马化腾财富上涨200亿,以2600亿重返第二,地产商许家印财富缩水400亿,以2100亿退居第三。值得注意的是,排名第100位的比特大陆创始人詹克团,以300亿身家成为中国区块链领域首富。
与传统行业相比,区块链称得上是造富速度最快的行业。去年11月13日,胡润研究院还首次发布了《2018胡润区块链富豪榜》(HurunBlockchainRich List2018),上榜者达14位之多。虽然今年区块链领域仍未有杀手级应用落地,但今年的上榜者依然高达14位。
根据榜单显示,区块链领域上榜人员主要自交易所和矿业。其中,比特大陆创始人詹克团以300亿财富夺得榜首,币安创始人赵长鹏以180亿位居第二,比特大陆联合创始人吴忌寒以170亿位居第三。
交易所赛道有3人入榜,分别是币安创始人赵长鹏以180亿身家,位列第195位;OKCoin创始人徐明星以100亿身家,位列第398位;火币创始人李林以75亿身家,位列第531位。
矿业列队中有9人入榜,其中比特大陆有5人入榜,除詹克团外,吴忌寒(身家170亿)、赵肇丰(身家51亿)、胡一说(身家34亿)、葛越晟(身家35亿)分别在榜单中位列第214位、816位、1204位、1166位,值得一提的是,葛越晟作为比特大陆90后股东,成为了团队中最年轻的上榜人员。嘉楠耘智有3人入榜,分别为刘向富(39亿人民币,排名1098)、张楠赓(39亿人民币,排名1098)、李佳轩(38亿人民币,排名1112);另外,亿邦国际有1人上榜,创始人胡东以60亿身家,排名684位。
投资方面,分布式资本创始人沈波以80亿元身家上榜,排名502位,区块链算力服务企业毛球 科技 创始人王明鎏为新上榜人员,以60亿身家排名684位,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上榜的李笑来今年并未上榜。
区块链前景潜力巨大,赋能实体经济是关键
由榜单可以看出,交易所和矿业是区块链生态中商业模式最清晰,盈利模式最强的。区块链不仅是技术,也是全球竞争新赛道。从比特币到Facebook Libra再到央行数字货币,无一不是基于区块链的创新型应用。但在区块链产业高速发展的过程当中不仅带来了创新,带来了财富,也带来了泡沫,带来了投机。
2018年下半年1CO泡沫破裂,加密货币的总市值跌去7000亿美元,比2018年一月份的峰值下降了85%,空气币的归零反应出很多基于区块链的商业应用缺乏实际的价值与资产支撑,赋能实体经济已经成为区块链技术发展的基本共识。随着区块链技术迎来3.0时代,行业目光逐渐下沉,也应该更加重视相关技术的应用和落地,深挖其增长潜力,才可以真正攫取这个时代的红利。
来源: 新浪综合
第二届全球链商节首站巡演于广东广播电视台顺利召开
2019年4月22日,第二届全球链商节巡演首站广东广州站在广东广播电视台圆满落幕。此次巡演沿袭链商节公益区块链理念,就区块链技术交流、应用落地等问题作出了探讨。
全球链商节联合创始人姚均表示,区块链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特性决定了区块链应用技术是大势所趋,这必将会给各行各业带来产业的剧烈变革。互联网构建了数据,而区块链技术是让这些数据真正的为民所用。
链商节本着“公益、公平、公正、开放、服务”的原则与使命,致力打造全球范围内的区块链社区和联盟,为建立行业标准,树立行业诚信,普及区块链知识,推动世界各国之间的区块链技术交流、应用及研究作出贡献。在未来,链商节将会联合更多区块链有志之士共同推进行业发展。
为加快统筹公益区块链发展步伐,第二届全球链商节成立了全球链商节执行委员会。此次活动中全球链商节总策划上峰为三名执行委员会成员进行了受聘仪式并颁发证书:聘请王悦归先生为全球链商节执行委员会主席,罗思钉先生为全球链商节执行委员会秘书长,姚佐韬先生为全球链商节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王悦归表示,科技的进步解放了人类的双手,解放了人类的大脑,越来越多新生的事物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未来可以说是区块链+ 5G +人工智能的时代,而这些东西的背后少不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为之努力,他称之为“正义的力量”。王悦归还表示,所有伟大的技术都是为了人类幸福而服务的,区块链市场经过一场凛冬却依然还有那么多的朋友坚持信念,这是对全球链商节和组委会工作最大的认可和支持。
行业的良性发展不是单纯靠一个人,或者一个组织就能促成的,这一切都离不开一群人的推动,全球链商节联合创始人姚均为吴铮先生以及马建刚先生颁发了荣誉证书,全球链商节总策划上峰为蒋瑞先生、毛毛女士颁发了全球链商节联合发起人荣誉证书,感谢他们为推进区块链行业发展作出的贡献。
区块链市场涌入了大批形形色色的人群,但事实上区块链仍然处于萌芽阶段,市场混乱、安全威胁以及难以监管等问题,使得很多人萌生了退意,但全球链商节宗旨是:公益行为,拒绝商演,打造健康的区块链生态圈、共同研究区块链技术应用落地、树立行业标准、挖掘全球权威资讯服务于大众,未来的路注定任重道远,链商人矢志不移。
很多人对区块链的了解其实可以说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活动现场云集了来自不同领域的大咖,在全球链商节执行委员会主席王悦归的主导下,全球链商节联合发起人胡超波、吴鸿明、相冰、滕林、王志恒、李笑就区块链技术到底为人类生活发展带来怎样的变化畅谈了各自的看法。
罗思钉表示,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其实是有阶段性的发展的,所有技术的发展都是一个想象到实践的过程,但无论如何区块链技术应用落地的趋势将不可阻挡。
链商梦想,再次起航!活动的最后所有与会嘉宾一起合影留念,并对链商节表达了最衷心的祝福和对6.6第二届全球链商节的期待。
数字人民币弯道超车领先世界,采用独创设计彻底根治区块链顽疾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截止到2021年6月30日,已经有近2100万人参加了数字人民币测试。领先全世界其他国家至少一个身位的数字人民币,正在加快推进的速度。另外,从这次发布的《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中,我们还可以读到一些关于设计方面的一些细节信息,从这些信息可以看出来,数字人民币的技术体系即确保了安全成熟,又对现有的技术机构进行了令人眼前一亮的大胆创新,成功的规避了一些当前数字货币技术领域的短板,真正实现了该领域的弯道超车。
在传统的金融信息系统中,都是采用中心化的技术结构,也就是信息集中存储,交易集中鉴权的方式。这种方式的问题是系统风险过于集中,数据鉴权不透明,数据更改不可追踪回溯。
而现在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则采用了分布式结构,即每个参与交易的设备节点都会存储所有的业务的流水信息。没有中央节点负责集中的监督管理,每笔交易必须得到网络中大量旷工节点的鉴权验证。区块链的方式成功的实现了去中心化,使得交易过程透明可信,并且,因为交易数据被复制了很多份分别存储在所有的节点设备上,所以任何设备发生故障都不会造成数据的丢失。
而数字人民币的技术结构则创新地采用了中心化和分布式相结合的模式,在货币的发行阶段借鉴了区块链的优点采用分布式设计,这样确保了大额关键交易的不可篡改和可回溯。而在C端的用户小额消费场景,因为并发量巨大,则采用了中心化的设计。这样可以确保交易的性能能得到有效保证。这样的设计既确保了关键数据的安全可信,又兼顾了系统的并发能力。完美地避开了区块链技术的性能顽疾。
而在用户的隐私保护方面,数字人民币同样采用了极具创新的设计结构,系统开创性地采用了三中心设计模型,三中心是指认证中心、登记中心和大数据分析中心,其中认证中心负责建立用户档案,记录用户核心信息,开设用户钱包账户。登记中心负责用户日常业务流水数据的记录登记。大数据分析中心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用户的隐私信息只在认证中心进行收集和存储,而真正参与日常支付的登记中心并不需要调用用户的隐私数据。这样就确保了用户的隐私数据不会在交易过程中被查看和泄露。而在交易流水的存储上,数字人民币系统会将交易的关键数据进行加密传输存储,相对于区块链所有交易数据均公开存储的方式,数字人民币显然拥有更高的安全级别。
而在宏观管理层面上,数字人民币也采用了一币两库的开创性方式,也就是中央人民银行负责管理数字货币发行库的管理,而商业银行负责管理和自己银行相关的数字货币银行库。这样既确保了集中管理,又保留了商业银行业务的灵活度。
随着数字人民币的推广使用,大量的交易数据都会实时的进入到中央数据库,通过大数据分析中心的实时数据统计处理,就可以第一时间获取到经济运行的数据,从而为国家的经济政策制定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参考。
数字人民币的推进现在处于全世界绝对领先的位置,同时我们还在加快数字人民币境外结算的 探索 和尝试。我们在技术方面所取得的独创成果必将为全世界参考和借鉴,希望能以此为契机,加强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地位,用技术实力为我们经济的发展插上强大的金融翅膀。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6月30日世界区块链和2020世界区块链峰会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6月30日世界区块链
评论列表